妙筆生花寫美文
杜光鬆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豫西魯山鍾靈毓秀,風景如畫,人傑地靈,民風淳樸。看不盡堯山獨秀、昭平碧波、溫泉奇妙、秘洞詭譎等自然風韻,聽不完劉累豢龍、墨子著經、倉頡造字、琴台善政、牛郎故裏等人文故事,這是上天賜予魯山的絕妙華章。而要把這絕妙華章寫下來,決不是一件易事。生於斯長於斯的當代青年作家袁占才以滿腔熱忱和錦心慧眼,寫出一篇篇生動傳神的美文。
袁占才1964年出生於魯山農村,原本學醫出身,卻像魯迅那樣棄醫從文。從此,醫學界少了一位名醫,文學界多了一個名家。他的散文有柳宗元的清新、蘇東坡的曠達、陶淵明的從容,兼有“五四”以來名家大師的文風,自出機杼,別具一格,形成了“袁體風韻”,讀起來輕盈明快,又古樸典雅,把魯山寫得美輪美奐,多姿多彩。
我有幸認識占才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那時我在魯山一高就讀,一天上語文課時孫玉霞老師手拿一本雜誌為我們讀範文,依稀記得是高淮記寫的,很精彩。孫老師說這是咱縣辦的雜誌,名字叫《魯陽文藝》,地址在學校隔壁的縣委大院,寫得好可以投稿。我聽了激動不已,後來,就揣了文章抖抖索索地走進編輯部。接待我的就是日後成為摯友的占才兄,他很年輕,戴著眼鏡,大哥一般熱情,鼓勵、指導、幫助,使我那小小的名字得以在雜誌上印成鉛字。正是在占才兄的引領下,我才有勇氣在文字的路上不斷前行。“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多年來,我始終認為占才兄是難得的老師、大哥、朋友,他以深刻的生活感悟、深刻的藝術磨礪、深深的生命追求,書寫著他摯愛的土地,謳歌著他摯愛的家鄉,滿懷一腔豪情,讚頌著真善美。品讀他的文章,絲毫沒有憂鬱,沒有憤青,沒有哀歎,在潛移默化中給人的是精神的愉悅,心靈的潔淨,向上的力量,人生的美好。
他寫出的魯山城是那樣生動:“魯山是簸箕形,十多個山鄉,做了簸箕三麵的邊緣,口往東南開,城在這簸箕底裏建;進城,平原人是逆口往上湧,山民們卻一下山就到了。人呢,是簸箕裏一粒粒瑩亮的種子。”
他寫出的堯山是那樣精彩:“堯山是石的世界,奇石怪石,美石醜石;石板石牆,石壁石崖;如鳥如獸,如物如人;或三轉九疊,或猙獰可怖。”“堯山的杜鵑花……獨守一座大山,一年一度,開時便轟轟烈烈地麵對蒼鬆翠柏、藍天白雲吐納胸中豪情,坦露潑辣、火熱、赤誠之心,活得也夠狂放灑脫了……。”
他寫出的昭平湖是那樣傳神:“車在山脊上跑,人的臉就齊刷刷扭向南。南是白飄飄的一片水域,睛日裏這白深了小了,陰日裏就淡了薄了,分不出有沒有輪廓。於是,車廂裏,沒見過的人就拍手做驚詫狀,說:‘咦,恁大呀!’見膩的也有新鮮感,像一年裏嚼頭茬韭菜,說:‘水是漲了,消了,四周的山是胖了,瘦了!’看夠了,不想看了,坐椅上就打盹。醒來,瞅瞅,車走著,眼睛裏還是那片水域。車是在圍著這水轉呢!”
他寫出的魯山溫泉是那樣溫婉:“魯山山水之秀美,在於一山一水,極峰處堯山,極水處昭平湖;謂之一山孕出一湖水,一水嵌出一明珠。然水之九曲潛流,於沙河兩岸地心深處,每隔十五華裏許,又在地麵眼睛般亮出一溫泉;泉水自是清純,水麵上騰騰冒著一團熱氣。觸之燙手。夏日不減,冬日尤盛。上湯、中湯、下湯、溫湯、堿湯,五大溫泉猶如五朵金花開在一線,不免讓人由衷讚歎:魯山得之於山,也得之於溫泉之水了。”
他寫出的豫劇是那樣老到:“土台草棚,柴桌油鱉燈,演盡人間酸甜事,唱出天地苦樂情。”“田間地頭,河道溝渠,鋤地時卻把鋤頭的起落作了簡板,放牧時卻把‘啪啪’炸響的鞭梢作了過門,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則是妙不可言的布景舞台道場。炊煙嫋嫋,夕陽西墜,收工回家,路上唱一曲,消歇疲乏;月暗星稀,急匆匆一人返途時吼一段,驅寒壯膽……”
他寫的“蕎麥”愛情是那樣感人:“蕎莢長出來了;莖直立分枝了;蕎花盛開了;他心中的希望也長得越來越茁壯茂盛。他想,蕎麥在災年曾救了多少人的命,也應該能治妻子的病。蕎花細密粉白,樸實無華,我們的愛雖不浪漫,但不缺少細密,我一定要把這片蕎麥種好。夜裏,患病的妻子躺在他的胸膛上,很甜蜜地說:‘跟了你,雖說得了這難治的病,但,我不後悔。’他說:‘你的病肯定會好的,明天,我去買把鐮來,該割蕎麥了。’”
占才兄善於通過細節描寫,把文章寫得風生水起,栩栩如生,鮮活生動。“春要來時,老農人並不多言語,卻也是按捺不住心頭的喜悅趨到田野中去。但他們感知春情萌動的方法是摸春:用腳使勁踩土塊,鬆軟;抓一疙瘩土坷垃,手一握,酥碎;折一折楊柳枝,折不斷了。步行從麥田裏斜穿走出的捎路,用钁頭斷了;羊啃青,冷冬麥苗不怕羊啃,這時麥苗立楞起身子要往上探,囑咐鄉鄰這時羊就不能再啃了。”這是《暮春曲》中的一段,讀來如在眼前,仿佛看電影似的。占才兄又善於引申議論,以小見大,使文章充滿張力,更有深意。比如他在寫“煤球哥”李新義從一介草根過關斬將成為河南電視台“你最有才”的冠軍後,情不自禁地寫道:“卿本草根生,何登大雅堂?不必懷有偏見,這種野草一樣紮根於土壤之中,充分吸吮陽光雨露,進行光合作用的草根文化,具有強大的親合力,可以產生互動:那種平民生活中櫛風沐雨一樣的真實寫意,那種懷有夢想卻疑似瘋癲的精神狂草,引領我們進入到別一種境界。這也算是魯山民俗文化之一景吧,正如在魯山原生的牛郎織女傳說故事流布全國,正如十年麵壁、無師自悟的魯山神剪李富財、泥塑王忠富一樣,受到大眾喜愛。”“卿本草根。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都是草根,花開花落,散漫無羈,但草根的特點是生生不息,綿綿不絕。唯植根一方沃土,方能開得鮮豔,獲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