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1)

後記

綴言《尷尬人生》

袁占才

集子名稱“尷尬人生”,因其中有一篇同題散文。非我對這篇文章特別喜愛,而是覺著除此之外,哪一篇作書名都不太合適。按說這書名並不能涵蓋集子的精髓,但我意為折射一種人生的意蘊。基督徒說,人來到世上,就是受苦受難的。而今太平盛世,經濟繁榮,物質發達,社會昌明,人多的是歡樂,但也少不了勞碌奔波與奮鬥;再富裕的家,也不能一輩子坐享其成。“受苦受難”之說雖太頹廢悲觀,然而人生確實是充滿著尷尬:生活的無奈、精神的困惑、選擇的彷徨。智者千慮,亦有一失,風光和榮耀的背後流的是眼淚。麵對鎂光燈的閃爍,時裝模特兒風姿綽約走在台上,卻不料吊帶裙滑落,崴傷了腳踝;西方國家政要們討論國家大事,唇槍舌劍的激辯,情緒失控時大打出手,台下人看台上亂成了一團麻,有人又猛的躦過來兩隻鞋子。人們天天不是在靠著名人們的流言蜚語津津有味地生活著?!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尷尬,小人物有小人物的尷尬。如我,本人在外也算是受人尊重的角兒,在家卻苦於施展不開。我要反抗,妻說,皇帝老子也沒有幾個不聽娘娘的。可惜的是我不是皇帝,她也更不是娘娘。心下怨忿,也隻好鉗口,再怎麼不高興,出門去還強作歡顏,把臉上的霜隱去,人前卻是再不敢翹尾巴撒歡。

人間事,很多時候陰差陽錯,亂配了鴛鴦。命運雖說是掌握在自己手裏,但自己也常常選擇錯誤,離婚了那麼些對,還有多少對翻著白眼,受著煎熬。鮮花插在牛糞上,可以拔掉再插別處,要是紮根在牛糞上再移栽往別處,活不活都不一定,隻好任由她長吧。我原學的是理科,當了幾年護士,又編了十幾年的文史資料,對於枯燥的文字便產生了厭煩。有一段時間,我不敢聽見誰喊我“秀才”,仿佛人們把我定位在隻能晃幾下筆杆子,別的什麼也不會,這對我是輕蔑,於是一心想跳槽。仔細想想,公家開著工資,幹的是喜歡幹的事,多好呀,偏偏總是誤入歧途。但終是又回歸到本土了。有人說:碰對了方向,光彩一輩子;碰對了環境,舒坦一輩子;碰對了愛好,充實一輩子。人來這世上幾十年,有一追求,低境界是愛好,高境界成就了事業。我談不上事業有成,但碰對了這麼一個愛好,結交了這麼多文朋詩友,勿言充實一輩子,也算命相不錯。

古代著書立說,誌在立言;唐宋以來,作家結集,意在傳世。有人輕易為之,有人用心良苦。然傳世與否,實在難說,弄不好像趙本山小品中所調侃的,隻能放在村頭廁所裏當擦屁股紙。對於自己作品真正放心的八鬥之才不多,著名畫家吳冠中算一個。吳先生把自己比作一頭水牛,二者同工同職,一生都是在耕耘:牛老了,人吃它的肉,將其皮製革,奉獻了全部所有;自己老了,肉不能吃,是廢物,唯願一生的作品能抵得上水牛的肉。吳老敢說這樣的話,我卻不敢。應著文聯主席之職,關注關心我的人對我期望值也高,多少人批評我,說我的散文粗糙,寫這麼多年了,還是沒有什麼提高,我自己也覺著實在拿不出手,遑論結集。這幾年,事務繁雜,心境浮躁,寫出的東西缺乏純淨,勿言立說,傳世也不能,若結集,徒增一些人對我譏諷與訕謗,所以原不打算再結集了;但我最近看到一本暢銷書,名字叫《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作者大津秀一是日本最年輕的臨終關懷醫生,他在書中提到25種“人生至悔”之例,均為人們在生活中所常有的卻又總是被忽視的事情,讓人生充滿了無限的遺憾。為重新開啟積極的人生,不妨輯錄一部分於此:

沒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沒有和想見的人見麵 ;

沒有對深愛的人說“謝謝”;

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

沒有實現夢想;

做過對不起良心的事;

被感情左右度過一生;

沒有盡力幫助過別人;

沒有考慮過身後之事;

沒有回故鄉;

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

沒能談一場永存記憶的戀愛;

沒有注意身體健康;

沒有戒煙 ;

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意願;

沒有留下自己生存過的證據;

沒有看透生死。

仔細分析,上述哪一件事都觸動著我們的軟肋。我的出書意在補救“沒有留下自己生存過的證據”一項。回憶過去的幾十年,除了堆壘的幾行文字,我還真記不清多少其他特殊的物事,留在這世上的印記和證據實在少之又少。

這本書的出版得到了無數人的關懷,有領導,有師長,有文友,我自當銘刻在心,恕不一一具名。內中所插圖片,多為我縣文藝界人士創作的作品,一為怕手中資料之遺失,二為展示魯山文藝界之聲威,望勿控我侵權。因筆力不逮,舛誤之處,敬希朋友見諒,方家指正。

201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