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學校化學教學的指導3(2 / 3)

②根據轉化關係求解。由反應的轉化關係推斷物質,通過讀圖、思考,在常見的元素及化合物轉化關係中通過篩選、甄別,確認物質。

③以框圖中反複出現的信息為突破口。

④換位思考巧推斷。換位思考即在解題時隨問題和情景的不同,隨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如變常規思維為跳躍思維,變求同思維為求異思維,變正向思維為反向思維,以達到解題時柳岸花明又一村之功效。

⑤運用課本知識和新信息細心推斷。

10.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

在初三化學教學中,有不少教師企圖通過趕進度,多做題,做難題來提高教學質量。盡管他們起早貪黑,廢寢忘食,但結果卻事與願違,事倍功半。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並不懂得教學中的辯證法。近年來,我在化學教學中嚐試采用輕鬆教學法,收到了較為滿意的效果,下麵談談實施這一教法應處理好的幾個問題,以拋磚引玉。

遵循規律,不趕超進度

有些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拚命趕進度,以期提早結束課程,增加總複習時間,學生理解消化不了,期待將來總複習再解決。這些老師似乎把總複習看作是個萬能法寶。其實,總複習雖然對於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不能把提高教學質量的希望寄托在總複習上。因為總複習質量的高低,是以平時教學質量高低為基礎的。就總複習本身來說也是如此,如果單純加快進度,追求複習了“多少遍”,一遍不成又一遍,煮了夾生飯,複習效果反而更差。這就是“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在初三化學教學中,嚴格遵循教學規律,平時絕不趕超進度,而是做到認真備好課:備教案,備學生,備教法,備教具,備實驗;認真上好課:精講多練,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力求第一遍就能讓學生掌握好,即“寧肯一勺熟,不要十勺燴。”這就為總複習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複習時再進行係統複習,然後再來個“查漏補缺”。這樣看上去是慢了,實際上是快了,因為學生學得輕鬆而紮實,興趣提高了,理解得也全麵而深刻,複習效果自然良好。

精心選擇,習題少而精

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忘記了“貪多勿得”的道理,總以為做題越多越好,還說這是使學生開闊眼界,所以竭盡全力去搜索各種版本的複習資料,升學指導,名目繁多的自測題,模擬題,統考題,競賽題等,不加選擇地讓學生去做,使學生陷入茫茫“題海”之中。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也影響了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要知道學生升學不能隻靠你化學這門課,即使他們做了,是對是錯也不知道,更談不上靈活運用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可謂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資料,試題多收集一些是必要的,但讓學生去做時,就要加以精心選擇,一要典型,二要適量,不是越多越好,選擇的習題還應與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密切相關。老師在講評時對有些典型題目要力求分析透徹,做到一題多變:變形式,使學生將知識學活;變角度,以擴展學生解題思路;變內容,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變解法,提高學生解題的技能技巧。力求使學生真正掌握解題規律,做到舉一反三,隻有精講精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循序漸進,提高解題能力

有些老師認為,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讓學生做難題,一味追求“大綜合”,“高難度”,而忽視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他們對基本類型題認為“太容易”,不屑一顧。其實難題也都是由基本類型題延伸,綜合而來的。掌握基本類型題就是解決難題的前提和基礎,這正是不會使用工具就造不出美觀精巧的家具,打不好地基就蓋不起堅固的高樓大廈的道理一樣。

因此在整個化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有計劃,有目的地遵循由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也就能解決那些“大綜合”,“高難度”的問題。

增加實驗,強化直觀教學

興趣是學生認識和探究事物的基礎,是學習的原動力。做好課堂上的演示實驗,是提高學生興趣,是他們輕鬆學習的重要手段。

在做演示實驗過程中,始終強調學生的基本操作規範化,這是訓練學生嚴謹科學態度的重要途徑。有時教師可有意識地采用不規範的操作,以造成不良後果讓學生從觀察中學會規範操作。現舉幾例供老師們參考:

(1)在粗鹽的提純中,把濾液直接蒸幹,造成鹽粒飛濺。

(2)在實驗室製取氧氣過程中,把試管口略向上傾斜,最後冷凝水倒流試管底部使試管炸裂。

(3)用高錳酸鉀製氧氣時,試管口不放棉花,結果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最後造成水槽中的水變成紫紅色。

(4)用排水法收集氣體完畢,先熄燈,再拿導管,結果水逐漸吸進導管,使試管炸裂。

(5)氫氣還原氧化銅時,先停氫氣,後熄燈,結果紅色的銅又變成黑色。

(6)鐵絲在集氣瓶中燃燒時,瓶底不放沙或水,結果瓶底炸裂。

(7)試管中注入2/3試管的水,底部加熱,結果水噴出。

(8)把沒有洗幹淨的試管和洗幹淨的試管進行對比,看水膜的分布情況。

(9)增加稀H2SO4和大理石反應製取CO2的實驗。

(10)增加濃鹽酸和大理石反應,製取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不變渾濁的實驗。

類似的錯誤操作很多,雖有一些儀器損失,但由此帶來的教學效果是很好的,也是值得的。必須強調的是絕不要演示危險性太大的不規範操作,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如何正確處理好教學進度的快慢,作業的多少,題目的難易,實驗操作的規範與不規範之間的辨證關係,是目前化學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隻有嚴格按照教學規律辦事,才能使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輕鬆,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和複習教學的質量。

努力改進教法,開拓學生思維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兩個作用緊密結合的過程,也就是傳播知識、發展思維與培養能力的辯證統一的過程。如何使這個過程做到科學、優化,經過實踐—反饋—再實踐的過程,課堂教學初步形成“讀、做、議、講、練”結合的教法。

“讀”,是各個環節的基礎,也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每章節我都列出閱讀提綱,教會學生圍繞提綱閱讀課本內容,思考疑難,找出答案。指導學生閱讀教材過程中,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做”,是加強實驗教學,讓學生動手做實驗。感知是獲得知識的第一步,是發展思維的基礎。根據初中學生興趣廣泛並喜歡自己動手的特點,盡可能地利用實驗組織教學,讓學生有更多實驗的機會。

“議”,是讀與做這兩個環節的深化,也是師生交往的階段,旨在達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要鼓勵學生多思考,多發問。

“講”,是水到渠成的階段,也是知識點梳理、交代規律的環節。學生在讀、做、議的基礎上對教材有所感知,如果能得到老師點撥,將會實現新的飛躍。

“練”,是知識實驗階段,也是對知識的鞏固深化、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環節,有利於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反饋。練,首先要加強課堂練習,在課堂上做到“讀做議”中有練,根據教材的需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編選基本練習題和綜合練習題,有計劃地布置給學生練習,這樣既照顧到大多數,又有利於對尖子生的培養。

加強學法指導誌在培養能力

初三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和學法,有一個認識和適應過程。有的學生說:“學化學跟學英語一樣,枯燥無味。”把化學看成一門“死記硬背”的科目,這就暴露了學生中有一個學習方法的認識問題。因此,我們為師者不能一味向學生灌輸死的知識,而是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交給學生學習化學的“鑰匙”,讓學生從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提高學習的興趣。

(1)引導學生多觀察,多分析。

在教學中,我盡可能聯係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多提幾個為什麼,讓學生用眼看,動腦想,動口議。

在實驗中,我重視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在每一個實驗中,都從實驗內容、實驗裝置、反應原理、結論和處理方法幾個方麵加以研究,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實驗去研究化學問題的基本方法;學會通過觀察去掌握實際現象,去說明物質性質及變化規律;學會用實驗去鑒別物質的組成和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