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學生科普閱讀故事9(2 / 3)

“媽媽,那泥土裏為什麼長不出小貓和小狗來呢?”

蘇珊娜笑著耐心地回答說:“你怎麼提了這樣的‘傻’問題呢?小貓和小狗是貓媽媽和狗媽媽生的,是不能從泥土裏長出來的。”

“我和妹妹是您生的,您是姥姥生的,對嗎?”

“對啊,所有的人都是他們的媽媽生的!”

“那最早的媽媽是誰?她又是誰生的呢?”

“聽說最早的媽媽是夏娃。不過,我隻知道聖母馬利亞,”蘇珊娜信教,常帶著孩子去教堂做禮拜,她用手指著遠方的教堂對兒子說,“就是教堂裏那個聖母馬利亞,可能夏娃和聖母馬利亞都是上帝造的。”

“那上帝又是誰造的呢?”

“親愛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對於我,對於你爸爸,對於所有的人來說,都還是一個謎,我希望你長大了自己去找答案,做一個有出息、有學問的人。”

達爾文在母親的鼓勵下,開始了探索生命起源的行動。1931年,達爾文隨“比格爾”號啟程,作了一次長達5年的環球航行。首先是南美海岸,然後是加拉帕戈斯群島,抵達印度洋及太平洋。在此次漫長的旅途中,達爾文目睹了許多景觀,訪問了若幹原始部落,發現了大量動植物化石,考察了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及生活情況。對這些他都作了詳細的記錄。1936年,達爾文回到家鄉後出版了一係列著作,其中就有《物種起源》一書,幾年後引起了轟動。

事實上,有史以來任何一本書都沒有《物種起源》那樣大的發行量,並被社會各界人士所討論。

89.14歲流浪街頭的生物學家法布爾

法布爾(1823~1915),法國生物學家。1878年到1910年,曆時三十餘年撰寫了著名的《昆蟲記》,共10卷,被達爾文譽為“無與倫比的觀察家”。

在法國南部的一個名叫聖黎昂的小山村裏,1823年12月22日,法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法布爾就誕生在這裏。他家十分貧窮,父親種地,母親給人縫皮手套。兩年後,弟弟的到來,使生活變得愈加艱難了。

貧窮使父親實在養不活他,在法布爾4歲時,父親決定把他寄養在祖父家。

祖父家在距聖黎昂40公裏的馬拉瓦,也是個窮山溝。祖父靠辛勤勞作,日子過得還算富裕。善良的祖母會紡線,還會講故事,故事裏那稀奇古怪的情節常會引起法布爾無限的遐想。

馬拉瓦沒有小學,到了入學年齡的法布爾又回到了父親身邊。他就讀的學校十分奇特,課堂又兼作廚房、宿舍、飯廳,甚至還是豬圈和雞舍。

校長兼教師是村上的理發師兼禮拜堂的打鍾人,他常因雜事而給孩子們停課。每當這時,法布爾就被父親喊回去放鴨子。

除了課堂,法布爾更喜歡野外,那兒有令他著迷的各種各樣的小蟲和植物,他采花蜜吃,捉小蟲玩。

10歲時,他家搬到羅德茲。父親在鎮上開了一家咖啡館,法布爾轉入當地天主教小學讀書。為了爭取免費入學,他不得不在教學裏做些雜事。在這裏,他才開始正式學些功課,並且學習了拉丁文和希臘文。

他最感興趣的是拉丁詩人維基爾的作品,因為詩人是用詩來寫螞蟻、斑鳩和烏鴉等小動物的,這對他後來寫《昆蟲記》很有影響。也正是由於讀維基爾的作品,他的拉丁文也學得十分順利。

父親咖啡館的生意一直不好,他家又搬遷了好幾個地方。在圖盧茲,法布爾讀完了小學。

14歲時,他家又搬至了蒙彼列埃。那時他曾想學醫,但因父親生意倒閉,家裏貧苦萬分,法布爾隻得流浪街頭,自謀生路。

麵對困苦的生活,他隻得拚命工作。他在博凱爾鎮賣檸檬,在鐵路做小工維持生活。

一次,為了買一本描寫大自然的詩集,他花掉了剛掙到的一點錢,隻好餓著肚子趕路。他大聲朗讀詩歌,以便把注意力從饑餓上引開。

法布爾來到阿維尼翁這座較大的城市。他已經16歲了,雖然法布爾一直在為生計而奔跑,但他還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當地的一所師範學校——阿維尼翁師範學校,並且獲得了獎學金,免繳兩年學費和食宿費。這對法布爾來說真是個天大的福音。

法布爾從師範學校畢業後,被派到卡爾龐特臘當小學教師,負責教授希臘語和拉丁語。在教學之餘,他自修了數學、物理、化學。通過刻苦的自學,他又取得了教授數學、物理的資格。

1849年,法布爾被邀請到科西嘉島阿雅克肖中學去擔任數學、物理教師。他本打算潛心研究數學,努力教學,但島上千奇百怪的植物深深吸引了他。於是,他一邊教數學,一邊動手搜集貝殼。

1851年,著名的生物學家、圖盧茲大學教授摩根·坦登來島上進行植物考察。因為一個偶然的機遇,他碰到了法布爾,並在法布爾家住了一段日子。法布爾常和他一同采集標本,坦登也深為法布爾的勤奮好學而感動。

1854年,法布爾通過了圖盧茲大學的生物學考試,獲得了生物學教師資格。

他的本意是想更直接地從事生物學的研究工作。但事與願違,因為當時中學根本不重視生物課,因此法布爾隻得仍舊從事以前的數學、物理教學工作。

1855年,法布爾在《自然科學年報》上也發表了自己的考察報告,引起了強烈反響。

人們對法布爾別開生麵、獨樹一幟的研究給予了肯定,文章風格也新穎無比。為此他獲得了法蘭西學士院的生物實驗獎狀和獎金,這在當時是一項難得的榮譽。

為了深入研究生物學,他想去大學教書,但是需要很多錢。考慮再三,他決定利用學到的知識設法從茜草中提取染料,以支付去大學教書所需的費用。

他對化學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但憑著刻苦鑽研的精神,苦幹了3年,終於成功了。後來,為了改進提取方法,又苦幹了兩年。

1868年法國教育部長迪律伊邀請他去巴黎,對他發明化學染料及對昆蟲的研究給予表彰。法布爾猶豫了很久,終於來到巴黎。在那裏,他接受了法國政府授予的榮譽勳章,並得到了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的接見。

90.麥克斯韋14歲發表論文

麥克斯韋(1831~1879),英國著名物理學家,14歲開始發表論文,在分子運動論、熱力學、視覺理論上都有傑出的貢獻,被譽為“電磁波之父”。

在英國愛丁堡的一個律師家裏,1831年11月13日,迎來了一個偉大的生命,他就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麥克斯韋。麥克斯韋的父親約翰先生是個律師,但他熱愛科學技術,修房、做玩具、縫衣服樣樣都行。

在鄉村,約翰先生有一座非常幽靜的莊園。這裏綠草肥美,空氣清新,鳥兒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從莊園旁流過,流向無邊無垠的綠草深處。莊園中間那座紅瓦灰牆的樓房,是約翰親手設計的。樓房掩映在綠樹叢中,給人以寧靜和秀美之感。

麥克斯韋就在這田園般的鄉村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可麥克斯韋童年的歡樂是極其短暫的。他8歲時,母親因病去世了,母親的死,使他傷心至極。從此以後他變得內向,性格孤僻。

1841年,父親帶著麥克斯韋回到愛丁堡,10歲的麥克斯韋被父親送到愛丁堡中學插班學習。

在中學這段日子裏,父親經常帶麥克斯韋到愛丁堡皇家學會聽科學講座。

一天,他們來到科學大廳。隻見,講台上有個圓形大銅盤,金光燦燦,銅盤兩側有塊馬蹄形磁鐵。麥克斯韋個兒小,一下鑽到講台前,他發現銅盤的邊緣和中間有一根導線,兩根導線連著一個電流表。

“先生們!”一個學者高聲說道,“這是大科學家法拉第用了整整10年功夫研究製成的第一台磁感應發電機。下麵,我來給大家演示一下。”

說著,他搖動搖柄,銅盤飛快地轉動起來。不一會兒,隻見電流表上的指針移動了。

“哇!真不可思議。”麥克斯韋高興地叫道。

回到家裏,麥克斯韋躺在床上,腦子裏全是今天看到的試驗:

“為什麼銅盤在磁鐵中間一轉就產生了電流?而不轉就沒有電流呢?電和磁以及運動這幾者有什麼關係呢?”

他反複思考著這個問題,難以入眠。第二天,他到處去找有關法拉第的書,搜集有關電和磁方麵的資料。他還從一些雜誌上剪下法拉第的照片貼在床頭,以此來鼓勵自己努力學習。麥克斯韋成了個電學迷。

光陰如梭,兩年過去了。愛丁堡中學一年一度的數學和詩歌比賽,評選揭曉。大紅榜上寫著:數學比賽第一名麥克斯韋;詩歌比賽第一名麥克斯韋。

比賽的成功極大地激勵了麥克斯韋。他更加刻苦學習,還不到15歲,就寫了一篇論文,題目叫《論橢圓和蛋形曲線的繪製以及教學公式》。論文寫好了,父親一看簡直不敢相信,因為這個論題對於一個14歲的孩子來說太深了。

父親把論文送到愛丁堡大學,請著名的數學教授鑒定。

第二天,教授把論文拿給同事們看。大家都表示懷疑。有的人甚至說這可能是從書上抄來的。

於是,大家就忙開了。一連幾天,他們翻遍了所有新出版的數學雜誌。最後,教授終於從17世紀法國數學家笛卡爾的論文中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研究。他把麥克斯韋的論文同大師的比較,使他吃驚不小。原來,二者的數學公式是一樣的,但麥克斯韋的算法完全不同於笛卡爾的方法,而且比之更簡潔。最後,教授和同事們認定論文完全是麥克斯韋獨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