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佛羅裏達州的科學家曾用一種極猛烈的致癌劑——黃曲黴素去飼喂鯊魚。在將近8年的飼喂實驗中,未發現一條鯊魚長出一個腫瘤。
有的科學家認為,鯊魚的抗癌絕招是它的肌肉裏能產生一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能抑製癌細胞生長,因此不易患癌。
魯爾博士則認為,鯊魚的肝髒能產生大量的維生素A。實驗證明維生素A有使剛開始癌變的上皮細胞分化,恢複為正常細胞的作用。所以魯爾認為保護鯊魚免於患癌的秘密武器是維生素A。
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鯊魚的血液中能產生一種抗癌物質。我國上海水產學院的科學家也支持這一觀點。1984年,他們從鯊魚的心髒中采血,然後提取一定濃度的血清,再把它注入人體紅血球性白血病細胞中(是一種血癌)經過一段時間,他們發現一些癌細胞的正常代謝作用被破壞,大部分癌細胞已死亡。這說明鯊魚的血清具有殺傷人類紅血球性白血病腫瘤細胞的作用。可見鯊魚的血液中有抗癌物質。
還有科學家認為,鯊魚的軟骨組織中有秘密武器。從前,科學家已發現:牛犢的軟骨有一定的防癌作用。198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朗格爾,在研究中發現:鯊魚的骨骼全部由軟骨組成。這些軟骨組織中有一種能阻斷癌腫周圍的血管網絡的化合物,它能斷絕癌細胞的供養而使癌腫萎縮,同時能殺死癌細胞。他通過實驗證實了,鯊魚軟骨中的物質能完全阻止癌細胞的生長而無任何副作用,其抗癌作用比牛犢軟骨中的物質強十萬倍。
11.恐龍是怎樣誕生的
恐龍生活在距今一億多年以前的中生代,它們稱霸地球的時間長達兩億年,在它之前,有無數的物種生活過,在它之後,又有無數的物種在不斷地進化著,直到今天。
但恐龍又是怎樣誕生的呢?根據科學家仔細地研究推測,地球上的生命進程大概開始於36億年前,生命的起始形狀像是一大盆水,在生活著無數的單細胞有機物。
由此又過去了數十億年,起源於大海裏的早期脊椎動物從海裏爬上岸,這些動物占據了恐龍時代之前的世界,其中就有異齒蜥,它大概生活在距今2.7億年前的三疊紀,異齒蜥背部長著長鰭,身長約3.3米,背上披著鱗甲。
三疊紀末期的環境惡化,造成大部分物種消亡,為了適應當時的環境,生物又開始進化。水龍獸就是在此時由異齒蜥進化而來的幸存者。
科學家們從地層裏發掘出來的恐龍化石得知,恐龍的祖先是槽齒類爬行動物。
發掘於南美洲的兔鱷龍看上去與恐龍非常相似,而兔鱷龍是恐龍時代到來之前出現的動物。這是一種食肉的爬行動物,體長大約有1米,樣子有點像鱷魚,也有點像恐龍,它的後肢長,前肢短,能用後肢行走,牙齒長在齒槽裏,在解剖學上與早期的恐龍相似。
考古學家對兔鱷龍化石進行分析,認為恐龍或許就是從這種動物進化而來。至於兔鱷龍之前還有什麼,在這漫長歲月裏生存過的,拚搏過,頑強生活過的動物群,卻沒有留下任何的遺跡,也許隻是還沒有被人發現,偶爾發現的化石似乎能說明點什麼,但還是遠遠不能說明當時的情形。
12.恐龍為什麼身材高大
著名的霸王龍,從頭到尾長達15米,站起來有6米高,差不多有兩層普通樓房那麼高了,真是一個可怕的龐然大物!
其實在恐龍家族中,霸王龍隻能算是中等身材。真正的龐然大物是蜥腳類恐龍,它們包括馬門溪龍、雷龍、梁龍和腕龍等,體長20-30米很平常,抬頭有5-6層樓的高度也不足為奇。最大的蜥腳類恐龍——地震龍長達42.67米,重約80噸。
盡管恐龍中也有不少是比較矮小的,但平均而言,它們比古今任何種類的陸生動物都要大得多。
究竟最大的恐龍有多大,現在還不清楚。
另外,科學家也一直弄不明白,為什麼有些恐龍身高這麼大?這對它們的生存到底有什麼好處?
有人認為,爬行動物與哺乳動物的生長方式不一樣。哺乳動物快速長到成年階段後,接著便衰老,死亡。它們的壽命比較短促,個頭一般都不大(這裏說的是陸地上的哺乳動物)。但大型的爬行動物卻具有無限的生長力,隻要它們不死,一輩子都在慢慢長個子。大型的蜥腳類恐龍能活200多年,200年不停地生長,個頭自然會長得非常大。
有人說,當時地球空氣密度比較大;也有人說,當時地心引力比較小。還有人說可能與宇宙因素有關。
然而,有不少學者卻認為,體大並不都是好處。體大的動物肚皮大,吃得多,像蜥腳類恐龍,偌大的身體,而腦袋卻很小,吃食問題不好解決,如果環境一有變化,首先被淘汰的就是那些巨大的動物。
恐龍身材高大的原因目前還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
13.恐龍的皮膚之謎
我們要想知道恐龍的皮膚狀況,也必須從化石上研究。
恐龍的皮膚很難保存為化石。從發現的少數皮膚印膜化石來看,大部分恐龍具有與現在爬行動物相似的皮膚:粗糙、堅硬、有鱗甲或角質突起。
霸王龍類的肉食恐龍皮膚很粗糙,上麵長有一排排高出表麵的大鱗片。
梁龍、雷龍和馬門溪等蜥腳類恐龍的皮膚與蜥蜴近似,有比較粗糙的、顆粒狀的鱗片,但比霸王龍平坦。
鴨嘴龍的皮膚上布有多邊形的角質突起或小瘤,這種突起在體表各處的大小不同。
劍龍的皮膚上有細小的鱗片,與現在的蛇和蜥蜴差不多。
角龍的皮膚有成排的、大而呈紐扣狀的小瘤,從頸部一直排列到尾部。
甲龍的皮膚最有趣,它身披堅硬的甲板。甲板上長有大的瘤或刺一樣的突起,像古代武士的鎧甲。
一些學者推測,進化較快的肉食龍,如窄爪龍,皮膚上可能長有毛發之類的東西;有的則可能長有鳥那樣的羽毛。
恐龍的皮膚的結構總算有皮膚印膜化石參考,至於皮膚的顏色,那就無從參考了,因為很難找到關於皮膚顏色的化石。
於是,各種各樣的猜測又產生了,有的認為它們皮膚的顏色是單色的,比如棕色、褐色或灰色等等,但有的人卻認為它們的皮膚的顏色肯定是彩色的,而且色彩絢麗。現在爬行動物皮膚的顏色大多數有亮麗的顏色,所以有的人認為恐龍的皮膚顏色應該是可以變的。但都沒有統一的定論。
14.恐龍都是卵生的嗎
恐龍是卵生的,人們對此一直是深信不疑的。出土的恐龍蛋化石就是鐵證。
但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物館古生物館館長羅伯特·貝克卻提出,雷龍可能不是卵生,而是胎生的。
雷龍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之一,生活在1.2億年前。貝克研究了40-50具成年雷龍的骨架,發現它們的盆骨腔比其他大多數恐龍都寬得多。這樣寬的盆骨腔,足以容納下雷龍的胎兒,而且還能順利地分娩。
1910年,人們曾發掘出一具成年雷龍的化石骨架,而在這一骨架中竟包含有一個小雷龍的骨架。當時有人猜測,這一大一小兩具骨架,是被水衝到一起的。
但後來貝克仔細研究了這一標本,得出的結論卻是:這是雌雷龍和它的還未出世的胎兒的遺骨!這位學者相信,雷龍媽媽不產卵,而是直接生出龍寶寶,就像現在的大象一樣。小雷龍出世後,一直處在父母的保護下,因為曾發現過雷龍的腳印化石,其間大腳印中出現小腳印。從這些小腳印看,它們的體重大約不小於135千克。說明小雷龍一生下來,就已經達到一定大小,能很快自己走動。如果是從蛋裏孵化出來的,小雷龍就不可能有這麼大。
貝克還花了好長的時間去尋找雷龍的蛋化石,但始終沒找到。但他堅信在中生代時,這類恐龍曾成群結隊地生活在北美大陸的湖濱沼澤地帶。如果雷龍是下蛋的,就不難找到它們的蛋化石或化石蛋殼殘片。
對雷龍是胎生的還是卵生的問題,現在還沒有一個肯定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