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學生未來科技生活的體驗3(2 / 3)

我們不妨設想,又經曆了漫長的歲月,人類由於環境汙染和某些原因歸於滅絕,那麼到那時候肯定會有另外的一些動物脫穎而出,占據人類留下的空間。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動物極有可能是雜食性齧齒動物,比如老鼠。這一景像也許會發生在5000萬年之後,科學家們為我們描繪了那時的動物是什麼模樣,怎樣生活。那時,人類已經從大地上絕跡,地球上沙漠遍布,5000萬年前森林密布的景像已不存在。這種情況持續了50萬年,除了河流、海湖附近外,幾乎再也見不到肥沃的土地。這是一個難於生存的環境,但是在人類滅絕之後,鼠類動物中那些適於在高溫、幹燥環境中生活的部分品種,開始出現在荒漠之上,並迅速繁殖起來。這些鼠類的祖先當年曾廣泛分布於從熱帶到寒帶的廣闊地區,有極強的適應能力。

在人類主宰地球時期四處躲藏的袋鼠,現在也終於有了“出頭之日”。它們需要的水分是從植物種子中攝取的,需水極少,它們幾乎沒水也能生存。對它們來說,沙漠是理想的棲息地。我們不妨稱這時的袋鼠為“漠鼠”。漠鼠是夜行性動物,身體像樹葉一樣扁平,它用後背朝向太陽,以防身體發熱。再過了若幹年,又出現了一種後背皮膚像銀色反光板、後腳長得出奇的漠鼠。但是遺憾的是,它們最終沒有發展起來。

又過了漫長歲月,沙漠中又開始出現了植物,草原也開始出現了。在雨量充沛的地區還長出了森林。在又經曆了相當漫長的歲月後,地球上又出現了草原、凍土地帶、熱帶雨林和寒溫帶森林。

海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動物。海洋是與沙漠完全不同的環境,漠鼠的後代比在草原和森林都更早地在海洋中安了家,走上了一條獨特的進化道路。漠鼠曾在荒漠上繁衍一時,現在它們的子孫又稱霸了海洋,變成了形形色色的海獸。其中數量多的我們稱之為“鼠鯊”,因為外觀像5000多萬年前的鯊魚,但卻長著一條像老鼠那樣的尾巴。它們體長約30厘米,專門捕食海洋中浮遊生物,是海洋中的哺乳動物。由於它們是漠鼠的後代,所以它們幾乎用不著飲水,浮遊生物體內的水分對它們就足夠了。它們的四肢已經退化,長著一根鐮刀狀的背鰭和一對腹鰭,在那條差不多與身體一般長的尾巴後麵,長著一段彎月般的尾鰭,體形十分獨特。它們在海水中能迅速遊動,一次呼吸能連續潛水4小時。它們遊動時張著嘴,鼠須演變成的捕食器能十分有效地把浮遊生物送入口中。它們成群遊進浮遊生物密度較大的海域,大量捕食。不過它們先是把食物存在像大口袋一樣的腮囊裏,完成捕食後再把食物送人胃中消化。在幾千隻鼠鯊離去後,這片海域幾乎再也見不到浮遊生物的蹤影了。

鼠鯊的天敵是翼鯊,因為翼鯊身體像一架滑翔機,背鰭和胸鰭又長又大像是機翼。它們能以迅猛的動作襲擊和捕食鼠鯊。它的長尾和雙足已演化為尾鰭和足鰭,尾鰭和足鰭交替推動就能產生很大的推進力。由於鼠鯊往往成群遊動在浮遊生物豐富的海麵附近,所以翼鯊專門從下方攻擊鼠鯊。翼鯊之所以采取這種進攻方式,還因為在海麵高速遊動的鼠鯊,很容易發現翼鯊巨大的背鰭,一旦發現敵人臨近,鼠鯊就會四散奔逃。翼鯊遊動的速度慢了或過於暴露就會餓肚子。

在進入沙漠的漠鼠後代中值得一提的是“鼠狗”。它們一窩一窩構成了一個大家族,棲息在草原中殘存的沙地和荒地下的土層中。它們在地上挖了直徑30米、深達15米的碗狀深坑,這些深坑一個挨著一個宛如月麵的環形山。這是鼠狗設下的陷阱,一旦有草食性動物失足掉進坑裏,就成了鼠狗的美食,就連這時草原上個頭最大、外形極像非洲象的鼠象也逃脫不了誤入陷阱的惡運。鼠狗這種凶惡可怕的動物也有自己的弱點,它們怕下雨和陽光。如果陰雨綿綿,它們會冷得受不了,如果把它們置於陽光下,身體又會過熱而無法生存。這種全身無毛的鼠狗隻能在氣溫18±05℃的環境中存活。

草原中最興旺的動物是鼠兔,它們在草原上構築巢穴群居生活。它們飼養白蟻,築成的穴很像地球上人類的金字塔。由於築巢材料是比混凝土還結實的白蟻排泄物,所以鼠兔的巢穴十分堅固。鼠兔的穴深入地下,它們用鑽孔器一樣的前肢在地下開洞,由於巢穴可以通風換氣,冬暖夏涼,所以鼠兔的生活是很舒適的。鼠兔的巢穴年年擴大,大者高達50米,每邊長達50米,幾百隻鼠兔在這裏共同生活。但是鼠兔的天敵也很多,它們中有在空中成群翻飛,用大石頭像扔炸彈那樣襲擊鼠兔巢穴的鼠龍。地上有伺機襲擊來到草地上的鼠兔的鼠獅。還有一個天敵是鼠角獸,它們個頭不大,但相當凶殘。它們頭頂長著像犀牛那樣的角,它們用這隻角撞擊鼠兔的巢穴,將巢穴攻開後便捕食洞中的鼠兔,把鼠兔掃蕩一空。

進入森林的漠鼠適應了林中的生活,出現了葉食性、果食性、蟲食性、肉食性,個頭大小不一,種類形形色色的後代,其中有色彩斑斕的,也有色彩單調的。溫鼠就是其中小型、蟲食性、色彩單調者的代表。它們在大樹中開出迷宮般的通道,靠捕食樹皮下的昆蟲幼蟲為生,成群棲息。它們每月繁殖一次,巢穴以大樹根部為中心呈放射狀,做成的“育兒室”像一個個擴散開的同心圓。一隻雄溫鼠常與幾隻雌溫鼠一起生活,一隻雌溫鼠在生下小崽後,其它溫鼠就充當了它的助手,幫它收集和搬運食物。幼鼠長得很快,一周後就可以跟著母溫鼠行動了。森林中到處潛藏著危險,許多肉食性或雜食性漠鼠後代都在暗中等待捕食溫鼠。溫鼠巢穴露在地麵的洞口,會吸引肉食性的長嘴鼠豬,而長舌鼠模又會用它鎖鏈般的長舌卷起爬行中的溫鼠吃掉。

個頭中等的鼠樹熊家族興旺,它們用四肢吊在樹上生活,是果食性動物。它們也有天敵,但多虧動作敏捷才得以繁衍不衰。它們麵孔朝天從一根樹幹跳到另一根樹幹,一跳就是10米遠。它們的天敵之一就是渾身綠色的樹狗,樹狗四肢及身體兩側生有皮膜,可以滑翔飛行,所以很可怕。樹狗一出現,林中就會亂作一團。不過它們也有缺陷,那就是體重過大,飛不了多遠就很快掉下來了,樹枝也常被它們壓斷。

在森林動物中,個頭最大的是果食性的足立鼠猩,這是森林中最先進的動物之一。它們能雙足行走,有較高智能。它們平時吃野果,野果不足時也吃樹葉,它們成群在森林中遊動生活。由於它們體形較大,沒有什麼很難對付的天敵,所以可以悠閑度日,不過它們也有煩惱,有一種與它們血緣很近的鼠猿常和它們爭奪食物。這種鼠猿個頭較小,經過一些年的較量。足立鼠猩終於把鼠猿從森林趕到了草原上。盡管鼠猿也喜歡吃野果,但這種遭遇迫使它們逐漸變成了肉食性動物,它們采摘堅果,捕獵足立鼠猩的幼崽,後來走上了與足立鼠猩截然不同的進化道路。

被趕到大草原的鼠猿繼承了祖先的體質,在幹旱的草原缺水時也能長期生活。在進入草原的同時,它們逐漸完成了雙足直立行走的進化,結果前肢被解放了出來。必要時它們可以有效地運用木棍等簡單器物,把它作為武器。鼠猿已有了很高的智能,它們不但能使用工具,還能想辦法從鼠狗的陷阱中獲取獵物。鼠猿逐漸在草原上興旺起來,形成一個個群體。它們的身體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社會意識發展起來。雌雄鼠猿之間在外觀上也出現了明顯的差異,雌鼠猿過去隻在育兒時期才隆起的乳房變得始終豐滿,因為在如此遼闊的大草原上遇到一個同類,讓對方首先知道自己的性別是必要的。雄鼠猿依然隨時準備行動,充滿好鬥精神。它們也學會了微笑,使麵部表情變得十分豐富。微笑可以使偶然相遇的鼠狼間的敵意,一下子緩和下來,於是不再出現同類間無謂的爭鬥。為了讓對方看清自己的微笑,鼠猿的牙齒變白了,嘴唇也變得鮮紅了。

也許從這時起再過300萬年,地球上會出現一個“鼠人”的世界,它們會發展起超過5000多萬年前人類文明的新文明。

我們的遐想飛越了5000多萬年,到那時地球會是什麼模樣呢?我們實在難以描述。不過有一個希望會是共同的,就是希望那時主宰地球的新人類會把這個星球變成一個和平、美好的世界。

26.第三代定向能武器

微波武器,亦稱電磁脈衝武器,是用強烈的微波(雷達所使用的電磁波)輻射,對目標進行殺傷破壞的一種定向能武器。

微波武器殺傷人員有兩個“高招”,即“非熱效應”和“熱效應”殺傷。“非熱效應”是指人體受到較弱微波照射後引起的心理損傷和功能減退,可使人員神經混亂、頭痛、煩燥、記憶力減退。因此,用微波波束去影響飛機駕駛員和其他大威力武器操作人員,將會使其失去戰鬥力。“熱效應”是由強微波能量照射人體引起的。強微波照射人體時,微波不僅使人體表麵“變熱”,還可穿透人體,使其內部“加熱”用強微波照射人體後,即使時間很短,也會導致死亡。

微波武器又是現代武器裝備的克星。微波武器是通過破壞現代武器裝備的電子設備而毀壞目標的。它可以使雷達、通信、導航、偵察等電子設備的電路或電子元器件過載而失效或燒毀。這種殺傷效應和核爆炸產生的電磁脈衝效應相似,因此,人們又稱其為“非核爆炸電磁脈衝效應”。所以,微波武器可能會成為攻擊敵方飛機、導彈、衛星、C3I(指揮、控製、通信與情報)係統、雷達等武器裝備的理想武器。又由於微波波束是以光速傳播的,它反應快、速度高,還可在大氣中暢行無阻,可以打擊遠距離目標而不需計算提前量,並能重複發射,因而是防空、反導彈、反衛星的理想手段。另外,微波波束在傳播時,既看不到,也聽不到,能夠神鬼莫測隱蔽殺敵。微波武器具有極高的效率,比粒子束武器更先進,將來有可能成為理想的“第三代”定向能武器。

27.星球大戰

“星球大戰”計劃是美國1983年提出的一項研究多層次、多手段反彈道導彈計劃,其目的是為了消除前蘇聯戰略核導彈對美國本土的威脅。

根據設想,“星球大戰”計劃的核心是建立一個多層次、多手段,以天基設備為主的新型反導彈防禦係統。該防禦係統分為4層:第一層為助推段攔截,該段持續時間3~5分鍾。此時可用空間探測器探測到導彈尾焰產生的大量紅外線。擔任攔截任務的是432顆反導彈X射線激光衛星,據說一顆衛星可摧毀100枚以上正在升空的導彈。第二層為未段助推段攔截,當導彈的最末一級助推火箭關機並脫離彈頭時,導彈在向目標飛行中,仍然散發出易遭探測的大量紅外線,這一段持續時間約8分鍾,可以用激光武器或動能武器摧毀投放出的彈頭,和尚未投放子彈頭的母艙。第三層為中段攔截。從導彈投放完分導彈頭,到彈頭再入大氣層之前,稱為中段,持續時間可達20分鍾。該段彈頭數量很多,真假都有,攔截較難,可用動能武器(如電磁炮等)攔截。第四段為末段攔截。彈頭重返大氣層後;在擊中目標之前,可用攔截導彈、動能武器、粒子束武器等來攔截。據說,經過這種多層次的防禦攔截,總攔截效率可達99%以上。

“星球大戰”是美蘇爭奪太空的一項戰略計劃,其目的是取得製空權,變消極防禦為主動攔截,把戰場從地麵、海洋、大氣層內延伸到太空。因而是一個大縱深、多層次、攻防合一的戰略部署。

“星球大戰”計劃的實施是以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為基礎的。“星球大戰”中的武器裝備多種多樣,各有高招。其中主要有定向能武器(如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等)和動能武器(如攔截導彈、電磁炮等)。

1962年7月,美國在約翰斯頓島上空爆炸了一顆氫彈,沒想到給地麵帶來巨大影響。在距該島幾百千米遠的夏威夷瓦胡島上發生了特大的停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