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炮的發射原理同普通電動機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我們都知道電動機由定子和轉子兩大部分組成。通電後,電流通過定子上的線圈而產生電磁力,而轉子就在電磁力的推動下高速運轉起來。
由於電磁推力大,所以電磁炮的炮彈能夠達到很高的速度。美國的兩個電磁炮實驗室已經將3克重的彈丸加速到每秒11千米,另外還將300克重的彈丸加速到每秒4千米。我們知道,一般火炮的射出速度隻有每秒08千米左右,步槍子彈的射出速度也隻有每秒1千米左右。
由於電磁力很均勻,故電磁炮的彈丸在飛行中比較穩定;又由於在發射時不出火焰和煙霧,也不產生衝擊波,所以電磁炮的隱蔽性好;電磁炮可以根據目標的特征快速調節電磁力的大小;另外,電磁炮也比較經濟。常規火炮的發射藥每產生1兆焦耳能量大約需耗資10美元,而用電磁炮隻需01美元。
42反衛星動能攔截彈
這是一種靠彈頭的動能來擊毀敵方衛星的機載空對空導彈。美國在80年代用一枚這樣的導彈成功地擊毀了一顆廢舊衛星。這枚導彈全長54米,彈徑05米,重12噸,裝在F-15戰鬥機上。
這種導彈的工作過程是這樣的:導彈脫離飛機之後,靠彈上的慣性製導係統進行製導,直到飛抵預定空間點;此後彈上的紅外傳感器開始自動跟蹤目標;當攔截彈達到最大飛行速度時,其戰鬥部與二級火箭自動脫離;此後彈頭便依靠小型計算機進行控製,並通過彈上小型火箭的點火與熄火來對彈道進行修正;最後,彈頭前部的小型撞擊殺傷器以每秒137千米的高速與目標相撞並將其摧毀。
43反導彈動能攔截彈
這是一種利用彈頭的動能摧毀來襲導彈彈頭的“反導彈導彈”。這種導彈也和上述反衛星動能攔截彈一樣,是采用現有的導彈技術。這種導彈的彈頭最後以每秒9千米的高速與目標相撞並將其摧毀。
44群射火箭
這是一種子彈式旋轉穩定的無控火箭,主要用來對付來襲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彈頭,特別是用來對付多彈頭導彈的。
群射火箭的具體工作過程是這樣的:在來襲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群射火箭發射,形成一個多層次的密集火箭雨陣,使火箭與來襲彈頭相撞並將其摧毀。
可用這種群射火箭來保護導彈的地下發射井,每個發射井約需配備5000~10000枚火箭,其攔截概率可達85%以上。
群射火箭是美國“戰略防禦計劃”中最後一道反導彈屏障的主要武器係統。
45超導海軍艦艇
超導軍艦是怎樣航行的呢?如果在艦艇上安裝電磁鐵,在海水中便會產生磁力線,同時產生方向與磁力線相垂直的電流。在磁場與電流的相互作用下,推動海水向後運動。由於海水的反作用力,使艦艇獲得一種向前的推動力。
超導艦艇由於取消了傳統的螺旋槳推進部件,因而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推力大、航速高、無震動、無噪聲、無汙染、造價低等諸多優點。在潛艇上應用超導推進係統以後,能有效地消除噪聲影響,降低紅外輻射,更不易被敵方發現,從而大大地提高了自我生存能力和快速機動的突防能力。
46超導激光武器
激光武器耗能大,它要求在瞬間提供數十億到數百億焦耳的能量。而且目前的貯能裝置所貯存的能量都非常有限,很難滿足這一要求。
超導技術的發展,為激光武器提供了新的能源。采用由超導材料做成的超導閉合線圈就是一種理想的貯能裝置。因為在超導線圈中的電流是一種持久的電流,隻要將線圈保持超導狀態,則它所貯存的電磁能便會毫無損耗地長期保存下去,並可隨時把強大的能量提供給激光武器。激光武器一旦有了超導貯能器,就如虎添翼,好比是有了一個機動靈活而又容量無比的彈藥庫,可時刻保持高度的戰備狀態。一旦受到敵方飛機、坦克、導彈等的侵犯,便可隨時給予有力的回擊。
47超導發射裝置
利用超導技術來發射航天飛機,這是專家們多年來的夢想,但因受技術條件的限製而難以成為現實。近年來國際上超導材料研究中的突破性進展,為實現這一夢想創造了技術條件。
計劃中用來發射航天飛機的超導磁懸浮發射裝置,由一條長3500米的水平導軌與一條2000米高的垂直導軌相連接,形成一個接近於90°的弧形陡坡。導軌采用新型常溫超導材料。發射時,龐大的航天飛機在磁懸浮力的作用下,沿水平導軌前進並逐漸加速,當到達終端的弧形軌道後,便隨弧形軌道而改變前進方向,並以每小時500~600千米的速度飛離發射裝置。與此同時,航天飛機的發動機點火並開始工作,靠它自身的動力直刺蒼穹。
采用超導磁懸浮發射裝置,可以取代用火箭發射航天飛機的傳統做法。這樣可以減輕航天飛機自身的重量,增加有效載荷,並且推力大、耗能少、起飛速度快、安全可靠,可以多次重複使用,能節約大量經費。
專家們認為,還可用超導材料製成超導電磁炮、超導火箭發射架、超導磁力儀、超導陀螺儀、超導雷達天線、超導接收機和超導衛星等等。可見超導材料的發展前景是極其誘人的。
48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是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製造的一種生物武器。它把某種微生物中致病力很強的基因,移植到容易培養繁殖的微生物中,以便獲得致病力更強的微生物——戰劑微生物;或者把某種微生物的“抗藥基因”轉移到戰劑微生物中,使其產生抗藥性,從而使現有的藥物不能殺死它們。因此,利用基因工程有可能製造出“不可製服”的致病微生物,從而給人類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目前,美國和俄羅斯等國,都在秘密地研究基因武器。美國把大腸杆菌中的抗四環素基因和金黃色葡萄球菌中的抗青黴素基因拚接後,再放入大腸杆菌中,培養出了既抗四環素又抗青黴素的一種新型大腸杆菌——戰劑大腸杆菌。俄羅斯也在研究把具有劇毒的蠍子毒素基因和流感病毒基因拚接,再拚合到病毒中,企圖製造出具有蠍子毒素的新流感病毒;人們一旦受到這種“人造病毒”的感染,不僅會出現流感症狀,還會出現蠍子中毒症狀,從而導致患者癱瘓或死亡!
我們知道,特定的“種族”具有特定的DNA序列,是其他“種族”所不具有的。因此,有些國家還企圖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製造“種族基因武器”,即戰劑微生物專門感染具有某特定DNA序列的“種族”,而對使用者一方的“種族”卻沒有感染能力。
49軍用機器人
機器人,顧名思義,就是用機器製造的人,軍用機器人就是用於軍事目的的機器人。
早在二戰期間,德國陸軍就曾研製了大約5000輛無人駕駛的坦克。他們通過電線或通過無線電傳送信號來控製坦克行駛,用它所攜帶的炸藥去摧毀對方的防禦工事。這便是現代軍用機器人的雛形。
到了1985年,美國海軍部隊開始利用機器人在海底開展清洗和打撈沉船的業務。這種軍用機器人裝有技術先進的信號傳感係統,能夠進行水下偵察、排除水雷和擔任各種用人力難以勝任的危險工作。
50多用途機器人
目前,一些軍事強國都在加緊研製各種各樣的多用途軍用機器人。比如,能夠在前線搶修軍車,運送糧草、彈藥和燃料等戰鬥物資的軍用機器人;能夠架橋、築路、布設地雷和施放煙霧的軍用機器人;能夠充當“步兵偵察班”來收集對方軍事情報的軍用機器人,等等。
51機器人掃雷車
近幾年來國外還出現了一種機器人掃雷車。其外形像坦克,但車頂沒有炮塔;車上沒有兩個專用來裝炸藥的大箱子,車前安有掃雷棍。在掃雷的時候,第一步是首先向前方發射炸藥,將地雷引爆;第二步是再用掃雷棍來清除那此尚未引爆的漏網的地雷。
52航空機器人
英國製造的1台巨型機器人,有3個很大的“吸盤”,能夠把停放在航空母艦上的“鷂”式飛機“吸”起來,使飛機對準航向,然後通過它那能夠轉動的巨臂將飛機高高地舉起來,使飛機騰空而飛。當飛機返回時,機器人早已伸出巨臂在等候飛回的飛機,並能熟練地把飛機“抓住”,然後輕輕地放到航母的甲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