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事,說吧。”見徐大峰說得這麼鄭重,吳揚帆有些心慌。
蘇妍搶先說:“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有好些黃姓的村民希望加入合作社。但大部分人希望以我與金玲嫂子這樣的形式加入,他們的田畝不入股,但是跟隨合作社種藥材,由合作社派人指導種植,他們自負贏虧。”
吳揚帆沒有表態,而是問:“這樣的有多少戶?”
“就隻有幾戶願意以田畝入股,與合作社共同進退。其餘都是想自負贏虧的。”王金玲說。
說來,最初王金玲與蘇妍這樣,是因為擔心黃姓村民與外姓村民有著較深的矛盾,再三思考下,覺得不宜與吳揚帆他們融於一體,但又覺得吳揚帆的提議非常好,才以這樣的方式加入。
現在看來,這樣的方式要比以田畝入股的方式要好一些。合作社裏,吳揚帆、王金玲、蘇妍、宋暢四人的股份占了大半,其餘成員所占股份有限,分紅之時,四人分紅就多些。而像自己種自己管自己賣自己收入,相對來說,要比以田畝入股收入多些。當然,得在產品獲得豐收的情況之下。
王金玲與蘇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不過,他們這也算是一個較為短視的想法。其實現在合作社已經種下了多種藥材,麵積也較大,以後收獲之後,也絕不會隻像今年一樣,僅僅藥百合的收入。
隻是,大家都是衝著利益來的。哪一種情況能夠獲得最大的利益,就衝著哪一種去,這能夠理解。
吳揚帆看了看徐大峰、李洋、劉小妮,問:“你們呢,什麼想法,是接收他們,還是拒絕呢?”
李洋馬上說:“我覺得不能,他們想掙錢,卻又隻想著自己,不想為他人出力。我們多他們不多,懶得接收他們。他們想自己種藥材,可以自己種啊,何必又來借我們合作社的名義。”
吳揚帆看向劉小妮:“劉姐,你說呢?”
“我也覺得不必接收他們,反正他們又不跟我們合作社一起結算,什麼都獨立於合作社之外,還算是什麼合作社的成員。”劉小妮有些憤憤地說。
徐大峰微微搖頭:“說起來,他們這樣子,也不能算是加入我們合作社,最多隻能算是依靠我們合作社而已。加入也隻是一個名,實際情況卻是沒有加入。我們可以這樣,既然要我們指導他們,那就可以收費,收指導費。還有,在收購藥材之時,讓他們先把藥材賣給我們,我們再又賣給靈芝堂。我們指導了他們,總得有些好處才是啊!”
王金玲欲言又止,看向吳揚帆,沒有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