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潛離開京城的第三天,邊疆因為蘇震東離世的消息而大亂,後來不知是誰泄露,說蘇震東的屍首被人侮辱,更讓天下人嘩然。
一代名將,不幸身死,已然令人唏噓不已,死後連最基本的體麵都沒有,這怎麼能不叫人憤怒?
鄰邊的小國,對這件事議論紛紛,英雄總讓人欽佩,哪怕曾經身為對手,還是有不少人,為蘇震東的遭遇而憤慨。
士兵們抗議著要調查清楚這件事,給蘇將軍一個交代,否則會傷了天下人的心。
外麵鬧得凶,京城裏也不安生。
李淳一個頭兩個大,他越發覺得自己倒黴,自從回來之後,就沒有走運過,發生的這都叫亂七八糟什麼破事?
先是六年前的那場舊事被翻出來,緊跟著沒多久越武帝就瘋了,還砍傷了李潛,李潛丟了心愛的王妃,現在蘇震東都出事了。
內憂外患,能不能消停點?
他整日整日操不完的心。
蘇震東的事情,誰都沒有想到,李淳也是在行伍裏麵待過許多年的,視蘇震東為偶像,是他畢生所追求的目標。
他感到遺憾心痛,悲傷憤怒不比任何人少。
在得知事發之後,他第一時間派人去接蘇震東的屍體回京,隻是偏偏湊巧,有人竟然對屍體做手腳。
若是讓他知道是誰,非得扒了他的皮不可!
大越百姓的怒火一旦點燃,勢必要給個交代的,可鄰邊那些小國,都不是吃素的,盡管他們對蘇震東欽佩,可他們深知,在這個時候發起戰爭,有很大的機率獲勝,於是在短短的幾天內,周邊的小國都在虎視眈眈,戰爭一觸即發。
蘇震東手下有不少將士,然而出了這件事,士氣低迷,戰爭的輸贏,幾乎是可以預見的。
打是萬萬不行,不打也萬萬不行。
敵軍真要兵臨城下,難道還能投降不成?
幾個小國聯合起來,氣勢洶洶的朝著大越邊境而來,桌上的奏折堆了一山又一山,每份奏折都在提戰爭的事情。
李淳憂心忡忡,越武帝情況好了些許,雖然不瘋瘋癲癲的時候多了,然而日漸沉迷於煉丹,尋求長生不老之路,完全無心政事。
現在全靠他主持大局。
一日又一日,敵軍的鐵騎越來越逼近,士氣卻消沉悲傷。
大臣們紛紛為此想辦法,呼聲最高的是要求越武帝禦駕親征,以此來振奮士氣。
越武帝現在那個樣子,別說上戰場了,他連上飯桌都不在乎,滿心滿眼都是煉丹煉丹,讓他去戰場上,隻怕會適得其反。
李淳滿心憂愁,他拿不定主意,去找了生母德妃。
德妃如今仍然掌管著後宮,雖然說徐皇後已經恢複了後位,不過她主動提出來不管事務,隻依然由德妃協助料理之。
她知曉天下形勢,和大臣們的建議如出一轍。
“看來隻有禦駕親征了。”李淳道:“父皇身體抱恙,我作為太子的,自然有義務替父皇上戰場,且兒臣本來便久在行伍,這回母妃不必憂心。唯獨讓兒臣放心不下的是,此番離去,朝中的政務又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