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倉庫改造、施工的費用也算進去,最多也不超過八十萬。
八十萬,這在任何一個大型企業裏,都隻是一筆微不足道的小數字。
而對於那些想購買產品,卻又沒有足夠的實力購入一整套設備的中小型企業來說,也可以參照葉安安的白川公司的使用模式,隻購買機器人和配套軟件,不買包裝設備,這樣最少的也隻需要幾萬塊錢,就能完成整個倉庫的機械化。
黎光集團可以說是想得非常全麵了。
報完了銷售的價格以後,產品經理又對外報出了銷售的日期:“我們公司的這款產品,從明天起就開始對外銷售,但是由於機器人的生產工藝複雜,工廠的日生產能力有限,所以該款產品暫時不會對外零售,有需要購買整套設備的朋友們,可以和我們公司的產品部聯係,提前預定,我們會按照預定的順序上門安裝……”
會場裏又是一陣騷動。
產品經理的話,直白點翻譯過來,就是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雖然從目前看來,黎光集團是有點兒饑餓營銷的意思,但是在座的都是各個企業的老總,做任何決定之前,都習慣於深思熟慮,有的人甚至現場就拿出手機給秘書打起了電話,讓公司裏的人抓緊時間計算出使用全套黎光集團的設備的性價比。
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像是十分的成功。
但是在網絡直播間裏,已經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
“天啊,如果所有的企業都使用這種機器人的話,那會有多少人因此而失業啊?”
“我爸爸就在工廠倉庫裏上班,他沒什麼文化,在過幾年就要退休了,如果工廠這時候引進了這款機器人,那我爸爸肯定就要被開除了。我不想爸爸丟掉工作啊!”
“黎光集團在研發這款機器人的時候,隻想到了賺錢,卻沒想到這款機器人在問世之後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有多少人會被機器人取代?有多少人會因此失業?要我說,這樣的機器人就不該被生產製造出來。”
不過,直播間裏依然有一部分人保持了冷靜和理智。
“大家不要太激動啊,機械代替人力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外很多大型工廠已經實現了全機械化的生產,但是因為技術封鎖,我們國家一直沒有辦法引進這種先進的生產技術。
現在黎光集團生產製造的這款分貨機器人,我覺得可以看做是我們華國機械化的又一個開端,這是大勢所趨,希望大家都冷靜一點。”
“其實大家也沒必要太擔心吧,機器人雖然厲害,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會由機器人替代,有一些工作還是必須依靠人力來完成,原先在倉庫裏的這些人,大概率會被調到其他的崗位上去從事其他類型的工作,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擔心啦。隻要願意努力,機會還是很多的……”
……
所有想要對外公布的消息全部公布之後,就進入到了自由提問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