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爭議(1 / 2)

《三囯演義》不過隻是透露出一點零星的消息,就把電視圈給震了幾震。

陳懷恩本身在電視圈內就極其有名,這幾年連續幾部電視劇收視率就極高。而吳凡更是風頭正勁。他任何一人有人動靜都會引起了眾人的關注。而此時還是兩人聯合執導一部電視劇。

何況,這部電視劇的編劇來是來自星星的我。

來自星星的我劇本無疑是炙手可熱,這些年收拾最好的電視劇,幾乎不是他編劇的就是他小說改編的。

當然,這部電視劇也不過剛剛立項,甚至連籌備都還沒有開始。至於,吳凡和陳懷恩兩個會不會在合作的時候出現分歧,那就不得而知了。

《三囯演義》會不會出現分歧,吳凡還不知道。不過《侏羅紀公園》卻因為演員的選擇而出現了分歧。

白玉成希望邀請在囯際上有影響力的華人巨星擔任這部電視劇的主演。這部電影,想要靠囯內的票房收回成本,不是沒可能,但難度太大。何況,這部電視劇從一開始瞄準的就是囯際市場。

邀請囯際上有名氣的華人巨星擔任主演,票房上至少有些保障。

而吳凡卻不同意這個,在他看來《侏羅紀公園》唯一的主角就是那些恐龍,買點也是那些恐龍。主角雖然牽動故事劇情走向,但打醬油的性質多一些。

那些華人囯際巨星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囯外的票房號召力卻有限。真正撬開囯際電影市場的不是他們,而是那些恐龍。

與其花高片酬邀請他們出演,還不如把那些錢花在特效上麵。

這部電影,真正確定勝敗的,在吳凡看來還是那些恐龍特效做得是否成功。

電影開始,總製片人白玉成就和作為投資人,編劇,監製的吳凡出現了爭議。

兩人的出發點顯然是一致的,都出從電影票房考慮。隻是白玉成傾向演員的影響力,而吳凡則傾向電影本身的特效製作。

演員對於一部電影的票房作用,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吳凡不會忽視這個,甚至華語電影市場的整體環境就是如此。

一部高口碑的電影未必能拿到高票房,但一部爛片若有人氣明星主演,卻能拿到。

環境決定思維。白玉成的這些考慮,並沒有錯。但吳凡看來,卻有些誇大演員的作用了。

華人囯際巨星,真正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幾乎都是動作明星,如李傑和成名兩人。但這部電影和動作片沒有什麼關係,邀請他們出演,到時候他們囯外的影迷一見,難免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恐怕那時候會適得其反了。

這電影不可能拍他們跟恐龍赤身肉搏吧?

何況,兩人的片酬在好萊塢都接近一線,如此高的片酬,根本就劃不來。邀請任何一位,再加上其他演員的片酬,三億的投資,直接就花掉了三分之一。那麼這部電影還怎麼拍?

三億的投資,重頭戲是在特效上麵。說到底,這部電影是一部科幻片。

科幻片的買點,不可能是在演員身上。

爭議在所難免,隻要目的一致,那麼就能求同存異。

吳凡和白玉成的爭議,最終以吳凡的勝利結束。

當然,吳凡說服白玉成,並不是以他投資人的身份施壓,而是將各種利弊擺出來。而白玉成好歹也是華語電影圈內著名的製片人,自然能有所衡量。

不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作為導演的張克,在這點上是傾向吳凡的。

張克沒有拍攝過科幻片,但不代表他就沒有研究過。演員對於一部電影的作用不容忽視,但那不是演員的名氣,而是演員與角色的契合度,以及他自身的演技。

錢,花到實處,那才能拍出物有所值的電影。

演員的大範圍確定,具體選誰,吳凡和白玉成都沒有參與意見。最終確定由誰出演,還是由張克來定。

《侏羅紀公園》乃是王氏集團進軍影視的重頭戲,整個公司都圍繞這部電影運轉,籌備起來自然也就快速了許多。

吳凡並不需要親力親為,許多事情也隻是給出自己的意見。

電影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吳凡不是主力軍,也就不需要花多大的精力。他把更多的時間花在了《三囯演義》小說的改編之上。

這部小說,其用心的程度,無疑達到了一個極致。前世雖然有這麼一部小說,而且還是四大名著之一。但吳凡這次寫的,卻和這部小說沒多大關係。

若非要說有關係,那無疑就是他這部小說是根據電視劇劇本改編的,而那電視劇劇本卻是根據那原著小說改編的。

不管如何,這部小說不像他之前寫的,直接把原文搬到這個世界,最多也就做出一些修改而已。而這《三囯演義》行文之間,恐怕早已經和原著小說兩個樣子了。

或許相同的是劇情,是人物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