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一開播,有著劉菲菲和吳凡的噱頭,收視率想低都難。而隨著故事的發展,收視率亦是節節攀高。
而這部電視劇許多內容被人津津樂道著。
《甄嬛傳》裏麵有權謀、有曆史、有愛情、有忠誠、有背叛、有人性、有勵誌、有文學,上映著一場場大戲。
寫個《三十六計》和《三囯演義》的吳凡,寫起後宮權謀戲來也是讓人驚顫。
華妃用計借《驚鴻舞》引出《樓東賦》,向皇上敘說舊人的無奈,以此博得皇上的再度寵愛。
曹琴默更是權謀高手,用“蓮子”喻為“憐子”,激發皇上的憐子之情,得以奪回溫宜撫養權。後有在皇上麵前,提起皇上與甄嬛初相識假稱果郡王的往事,激起皇上的嫉妒之心,殺人於無形。
看似與世無爭的果郡王其實也是權謀高手,從幾十年的韜光養晦,到一箭雙鳥後的自我踐踏,再到擅自出京後自請到雁門關守邊的反逼宮,不愧為康熙帝最寵皇子。
宜修皇後對權謀運用的爐火純青,從拉攏甄嬛、眉莊與華妃相鬥、到以仁厚回擊華妃的毒辣來收買人心,再到用純元皇後的衣服借與甄嬛,以此很戳皇上的痛處,幾乎廢掉甄嬛,手段高明、心如蛇蠍,可成大器。隻可惜隻知道為人歹毒,如若存有一絲憐憫之心,後宮當無敵手,可惜隻有狠心沒有慈心,悔恨一生。
要說老手,當屬甄嬛大小姐。從入宮的稱病調皇上胃口,到禦花園以孩童之心在秋千上“偶遇”皇上,再到依梅園引蝴蝶,最後在淩雲峰巧妙利用槿溪對其的忠誠,拉大秘蘇培盛入夥,後來用腹中之子誣陷皇後,步步驚心,步步好棋。在小事上,甄嬛讓小允子嚇瘋麗嬪,後來用人彘的故事嚇瘋富察貴人,以此警示曹琴默。甚是巧妙。當日以皇上要避嫌來拖延華妃晉升貴妃的時間,後來用浣碧反間,you華妃入甕,徹底打消華妃晉升的念頭。
當然,真正的老手還是編劇吳凡!畢竟,這些角色,這些計謀都是出至他之手。
《甄嬛傳》熱播,口碑爆棚,更引起了媒體和網絡的熱議。劉菲菲的演技更是大受好評。
若說《步步驚心》還有劉菲菲以往的一些影子的話,那麼這部劇中簡直就是一個顛覆。
這部劇之後,誰還敢說劉菲菲是一個花瓶。
《甄嬛傳》火了,裏麵的演員自然也跟著火了。劉菲菲自然不用說,人氣本就極高,增長的有限,但她卻因為這部電視劇甩掉了花瓶這個稱呼。這無疑就是她最大的收獲。
而陳琳在裏麵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憑借華妃這個角色人氣再度飆升,片酬高漲,微博粉絲數漲得讓她自己都不相信。
當然,這部電視劇火的自然不隻是劉菲菲和陳琳兩人。他們也不是最大的受益者。
最大的收益者非馨遠影視莫屬。
《甄嬛傳》在選角的時候,優先考慮的就是馨遠影視的簽約藝人。何況,馨遠影視作為《甄嬛傳》的出品方和製片方,這部電視劇的收益拿了大頭的。
當然,馨遠影視也憑借這部電視劇再度打響了名頭。徹底的坐穩的電視劇領域的頭把交椅。
馨遠影視這兩年發展迅猛,但在圈內算不得什麼大公司。以前隻能是小公司,如今最多算是中等偏上。但這些年憑借一部部高口碑高收視率的電視,豎起了極大的品牌效應。尤其是投資一億五千萬的《三囯演義》,口碑爆棚,捧紅了無數演員不說,收視率差點追上了新聞聯播,直接創造了一個寧人瞠目結舌的奇跡。
如今,《甄嬛傳》再度引發熱議,收視率雖然達不到《三囯演義》那般的高度,但也是極其驚人的。
當然,吳凡作為這部電視劇的編劇和投資人之一,還是收獲不小。當然,也少不了被一些網友調侃。說麵對吳凡這種人,要謹慎交友,不然被賣了還會幫他數錢。
吳凡,寫起權謀來,沒有人不說一個服字。不管是兩軍交戰,還是兩囯交鋒,都能寫得出神入化,他寫的《三十六計》被軍校列為必讀書籍,而他寫的《三囯演義》更被拿來研究。
據說,這兩本書已經被翻譯成多囯文字了。
如今,這家夥寫起後宮女人之間的權謀爭鬥來,直看得人心驚膽顫。
當然,也有罵吳凡的。因為一部《甄嬛傳》不知道熄了多少人的幻想,尤其是那些想著穿越回古代,獨得皇上恩寵的女生,心裏是拔涼拔涼的後怕。
真穿越回去了,恐怕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真穿越回去了,恐怕被吞得連骨頭渣子都不剩了。那什麼肆意撒歡的浪漫的生活,全都是一廂情願的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