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新片《臥虎藏龍》舉辦了盛大的開機發布會,各媒體皆有報道。不過,那些報道幾乎都是在圍繞吳凡和李傑四人而報道。對於網絡上影迷們關心的問題,隻是做了或多或少的答複。
不過,也有媒體報道了吳凡邀請了楊忠以及鄭民兩個大師級的電影人加盟。
但這部電影畢竟是武俠片,對於動作設計也是至關重要的。
吳凡並沒有邀請動作指導,他如今自己都是囯內著名的動作指導,有著自己的團隊。何況,原版的武打設計太過經典,吳凡不想有太多的改動。
武術設計有原版作為參照,根本就不需要花多大的精力去設計,唯一的就是熟悉。電影開始籌備的時候,吳凡旗下的團隊已經根據吳凡給出的設計熟悉了。
而影片的服裝設計是吳凡和鄭民兩人討論的結果,原版還是有些出入,但也隻是細微的改編而已。作為一個有名大師級電影人,有著自己對藝術的獨特理解,他會根據導演的要求設計,但卻不會照本宣科,吳凡畫出的樣圖著實驚了鄭民以大跳,但他弄出的東西,卻並不完全一樣。
《臥虎藏龍》故事背景再清朝,服裝等考究自然嚴格,兩個世界曆史走向一樣,但有些東西卻畢竟有些出入。
和原版有些東西不一樣,自然正常,隻要更符合這個世界那個時候的背景就好了。
李傑定妝造型感覺很好,造型雖然簡單幹練,但大俠之氣一覽無餘,整個散發著懾人的氣魄。僅一襲長袍,就俠氣幹雲。
“眼睛!傑哥,李慕白乃一代大俠,他的眼中應該神氣閃現。他的眼睛應該是可看情人,也可看敵人!”
吳凡作為導演,自然需要給演員講戲。哪怕再牛逼的演員,也需要按著導演的要求去演。李傑動作演員出身,怕了二十多年的電影,但演技卻一直被人詬病。
成名也是動作演員出身,但好歹提名過影帝,但李傑卻沒有,一次都沒有。
李傑氣質獨特,有大俠之氣,但眼神卻少了幾分靈動。或許是原版李慕白的眼神給吳凡的印象太過深刻了。
比原版更具俠氣,那是練武之人獨有的,不是靠演技就能夠模仿。這是李傑的優勢所在,但演技上的缺陷,直接就讓人感覺少了什麼。
眼睛是一個人心靈的窗口。演技真正難就難在眼睛之上。行為舉止,麵部表演,最多演出角色的形,但卻難以演出他的神,想要把角色演得形神具備,眼神至關重要。
一個好的演員,麵部的微表情,以及眼神情感的散發,就可以看出。
調.教一個演員的演技,是一個導演所必備的能力。調.教像李傑這樣演技被常被人詬病的巨星,罵不得,打不得,羞辱不得。
不過,吳凡執導演演技自然有獨特的方式。劉菲菲也罵不得,打不得,更羞辱不多,還不是被他把應急硬生生提升了數個檔次,甚至直接拿下了影後。
李傑畢竟在圈內混了二十多年,和無數導演合作過,自然能夠按著吳凡的要求去細心揣摩。他接這部電影,或許是因為吳凡的身份,但接下之後,看完劇本卻被真被這個角色所吸引了。他對媒體所說的,並不是官方式的答案。
李慕白不是絕對的主角,或者說這部戲裏麵就沒有絕對的主角,也沒有明顯的感情傾向。這和他以往拍攝的武俠片有著極大的差異。
而就是這種差異,就是讓李傑心動所在。
李慕白的飽經世事,閱曆滄桑,深知江湖非遁世之所,yu棄劍又不能,而玉蛟龍卻是初生之犢,把江湖看做是一個逃避現實,快意恩仇的地方,這種差異直接導致了最後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悲劇,似乎也是在暗示:“遵守江湖規矩”,不是一種陳腐,而是一種睿智。
這部戲的武俠視角,不在俠義,而在江湖,他的用意,是要將江湖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形態來描寫、展示、分析,采用中立的敘事視角也就成為一種必然。
而這種中立,使得整部戲顯得比較冷靜,即使最後的悲劇結局,也沒有過多的情感宣泄,觀眾可能會覺得不太容易入戲,但這樣的視角卻讓我們避免了“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的尷尬,為透視故事背後的深層含義提供了方便,冷眼看江湖,方知個中味。
這不是一味討好觀眾的影片。
這樣的劇本,這樣的角色,李傑相信哪怕沒有吳凡自身的光環,他也會接下這部戲的。
吳凡身上有著無數光環,也有著獨特的魅力。因此,李傑並沒有因為吳凡年輕,就輕視。作為這部電影的編劇,導演,吳凡理解的肯定比自己透徹。何況,吳凡不但導演水平驚人,他本身還是武俠小說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