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氣氛莫名的緊張起來(1 / 2)

“得什麼亂七八糟的,這子又開始滿嘴跑火車了。”胡介民笑著嘟囔了句,隨即示意孫洪彬先坐下,略微沉吟了下,這才道:“我明一下啊,三年內實現產值八千萬到一個億,這個目標確實是我製定的,可能有的同誌認為我是腦袋一熱,但是我並不這麼看。同誌們啊,咱們都不要以老腦筋看問題,在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如果我們的觀念,還停留在按部就班的計劃經濟時代的話,那注定是要被淘汰的,一個億的產值很多嗎?阿裏巴巴雙十一的一個晚上,銷售額可以突破上千億,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一年的GDP,這在很多人眼中,幾乎就是癡人夢,但人家實現了。同理,安川分公司抓了一把好牌,三年後達到一個億的產值,為什麼就是不切合實際呢?”

會場裏鴉雀無聲,所有人都靜靜地聽著。

胡介民思忖片刻,又繼續道:“剛才老孫提到了短期行為和管理學方麵的問題,我倒是感同身受,今借這個機會,就多幾句。”

胡介民平時講話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時候,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他地位和威信的不斷提高,在很多場合,根本不需要太多,往往是一個眼神,手下人就領會精神,知道該如何去做了。如今這般沒有罵娘,還坐下來耐心講道理的,更是聞所未聞。

隻聽胡介民繼續道:“我們這一代人,都親眼見證了改革開放三十年所取得的成就,當年鄧公提出改革開放的構想之時,很多人都為姓社還是姓資爭論不休,但是平同誌力排眾議,堅持改革開放,才有了我們今綜合國力的大幅度提升。治理國家和管理企業有相同之處,十年前,我剛接手華陽集團的時候,在座的諸位恐怕都趕上了吧,企業負債累累,在國資委下屬的國有企業中排名墊底,當時市裏的想法是要把華陽拆分掉,分別並入市建築公司和市政公司,可是市建委不願意接收,咱們要麼是老弱病殘,要麼是牛逼哄哄的臭大爺,還拉著一屁股饑荒,這些你們都沒忘記吧?”

一直沒怎麼話的劉漢英頗為感慨的點了下頭,有些動容的道:“是啊,當年大家心裏都憋著一股火,我記得市建築公司的人來搞資產清算,看到公司榮譽室裏陳列著那麼的榮譽,很不屑的,都什麼年代了,現在是市場經濟,以效益論成敗,把這些老黃曆供著有啥用啊?胡總一聽這話,當時就火了,薅住話的人就是一頓削,給這子揍個鼻青臉腫,為了這個事,咱們和市建築公司的人差點鬧成群毆。”

“對!”胡介民淡淡一笑:“我之所以揍他,是因為那些榮譽是我們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不容任何人指手畫腳,當年,我是被發配到華陽集團的,一門心思想調回市政府,但從那起,我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把華陽公司帶出困境。很多人認為我腦子進水了,眼看就要散夥的公司,還有狗屁幹頭兒!但老子就不信這個邪,也仗著兄弟們齊心合力,咱們僅用一年,就扭虧為盈,三年之後,產值就達到了兩千萬,這十年下來,華陽集團的施工項目遍及全省,土建、道橋、市政、綠化,近些年又涉足然氣管道,我想問一下,從虧損得要解散,到實現產值兩千萬,算不算飛速發展?十年過去了,這裏的短期行為給企業造成了什麼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