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明接過話茬道:“方姐的那些,還都是表麵現象,我們倆整在一起,感覺更明顯,他的工作態度變化非常大,以前是事無巨細,都要親力親為,現在可好,很多事都直接甩給我了,連問都不問,工業園的施工現場,他已經一周多沒去了,是還有其他的事,但我心裏有數啊,這大冬的,能有啥事?也不知道他整躲在辦公室裏忙活些什麼。”
陳曦聽罷不禁皺了下眉頭:“這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半個多月吧,反差之大,簡直判若兩人。”王洪明道:“要僅從工資上論,他年薪二十萬,再加上獎金和福利待遇,收入比公司的總工程師還高吧,別是安川,就是在平陽,也算是高收入的上班族了,按理,不應該是因為錢的事呀,反正我是沒琢磨明白。”
一番話完,本來輕鬆的氣氛變得有點凝重了,幾個人都不吱聲,隻是默默的看著他,他則一隻手捏著下巴,陷入了沉思。
由於在安川招聘的人員以應屆大學畢業生為主,所以分公司的各部門主管基本上都是從公司抽調過來的,擔任要職的,隻有盧寧一個本地人。
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均衡性,導致在公司內部很快便形成了兩個圈子,安川本地員工和平陽調過來的這些人,多多少少有點矛盾。
平陽地處沿海,經濟發達,自然有種優越感,用周強的話,安川這幫傻叉,都是一群沒見過世麵的土鱉,想咋收拾就咋收拾,不服管的就直接開了,反正現在是咱哥們了算,為此,陳曦私下裏沒少提醒,並且反複強調,要注意兩地同事之間的團結,事實上,如果不是胡介民當時特批,盧寧是不可能拿這麼高的薪酬,集團公司那邊不少人聽後,也都有不同看法,甚至有人認為是他從中做了手腳,將一部分錢私吞了。之所以頂著巨大的壓力高薪聘用盧寧,其實就是在釋放一種信號,那就是不論是誰,隻要有真才實學,都是可以拿高薪的。可想得很好,但從實際效果上看,似乎並沒起到什麼作用。
新聘任的員工都是簽訂的市場化勞動合同,薪資和待遇相對要低,而集團方麵派過來的則都擔任部門主管,薪酬標準比安川本地員工要高出一大截,每還拿著數額不菲的補助,這種經濟分配上的不均,直接導致了心理上的失衡,於是乎,才成立了幾個月的分公司,已經形成兩個山頭了。
作為安川本地人,盧寧自然成了安川籍員工的代言人,經常為了提高本地員工的待遇出頭,有幾次還跟他爭的麵紅耳赤。這樣想著,於是沉吟著問道:“我,不會是你們幾個合夥擠兌盧寧了吧?”
沒等別人話,姚遠第一個發言了:“陳總,要欺負人,這個我肯定在外,你是知道的,我不被別人欺負就已經燒高香了,哪裏敢擠兌別人啊。”
“你這叫啥話,就好像我們幾個欺負盧寧了似的。”王洪明立刻反駁了一句。姚遠則嘿嘿一笑,耷拉著腦袋不吭聲了。
心裏話,如果周強在,合夥擠兌人的事確實有可能發生,但眼下這幾個人嘛.......他掃視了一圈,感覺真的不是很像。
一旁的方姐也鄭重其事的道:“陳曦,這裏我年紀最大,姚遠也好,洪明也罷,還有另外兩個夥子,我都很熟悉,如果工作上一點矛盾沒有,那是不可能的,但要是合夥擠兌盧寧,我敢拍胸脯保證,絕對沒有類似的情況發生。相反,我們幾個都很尊重他,首先,盧這個人業務能力確實強,工作上挑不出啥毛病來,其次,咱們也不是那種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