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初:不愛江山,愛美人(1 / 2)

2014年8月中旬,陸子初召開高層內部會議,正式宣布暫時隱退陸氏集團,隱退期一年,很有可能會在1年到期後無限加長。

決定公布,集團內部高層人盡嘩然,紛紛震驚的看著陸子初。

他在會議上,生平第一次拉低身份,像朋友一般跟他的下屬們淡淡交談著洽。

他說:“作為集團高層管理者,你們的職責是要代我,代陸氏培養新人;作為集團決策者,我要做的是確定公司方向,監督任務達成現狀,賞罰分明。陸氏經過我祖父,我父親,再到我這一輩,規模迅速擴張,資金、專業化和管理經營日漸突出,在泡沫經濟時代,它就已然發展到了一個高點。08年,我父親有意將公司交給我打理,逐漸放權給我,更多的決策權一點點的落在了我的手裏。09年,我開始意識到,伴隨經濟推進,集團若想屹立不倒,在現時代裏有所成長,就必須注入新的事物。我稱這種新事物叫新玩法。09年走過大半,在這大半年時間裏,我和各大公司首席執行官私下會麵,商談最多的就是風險投資。有別於之前傳統模式保守投資和吞並,更大的意義在於風險,投別人所看不好,撿他人棄之不要,並能從中最大限額獲利。其實最初的最初,我哪裏懂的這一類型風險投資,對細節把控更是一無所知,有的隻是一腔熱情。我還記得,那日開會提出創建分公司投身風險投資,在我說出我的想法之後,眾位都驚呆了,連我父親也驚呆了,陸氏從未涉足這一塊,是否該冒險,是否能夠承擔餘下後果,我是否具備了危機處理能力?我父親擔心,眾位擔心,其實我也在遲疑著,但人生重在冒險,投身商界,不暢快淋漓的大玩一場,我遺憾,陸氏也會感到遺憾。感謝眾位膽顫心驚的陪我玩了整整七個月,細節操控,策略合作,一環接一環,2010年陸氏終於正式踏上風險投資這一塊。外人看陸氏盡是風光,因為它成功完成了最華麗的轉身,上市公司每年利益可觀,上封麵的永遠都是我,但我心裏很清楚,我背後站著萬千人,每當我疲憊要倒下的時候,一定會有你們在身後默默的撐著我。陸氏真正的功臣從來都不是我,是眾位,是眾位手下的職員們。所以我相信陸氏集團能夠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是跟眾位的努力和能力息息相關的。它不會因為我的離開,一步步走向病態,你們信我,同樣的,我也信你們。”

一席話,勾起眾人內心舊情懷,均是觸動不已。

對陸氏,陸子初並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將更多的決策權交給了陳煜,大事情還是需要他在幕後親自定奪的,隻不過辦公地點不一樣了,近年來他怕是不會再進出陸氏。

8月15日,經陸氏公關部授意,a媒體旗下報紙紛紛刊印著陸子初隱居幕後,暫別眾人視野的新聞報道,此消息一經發布,立刻引起公眾廣泛關注,熱議不息。

很多人的焦點全都凝聚在了顧笙身上,古時候君王不愛江山愛美人,沒想到搬到現實中竟被陸子初詮釋的那麼灑脫純粹。

熟識的朋友們,老師們,商界合作方們,下屬職員們,看到報紙,或是放下報紙,都會有片刻的失神和感慨鈐。

地產界叱吒經年的風雲人物,創造風險投資佳績神話的男人,竟然在陸氏最鼎盛時期默默隱退了。

那般雲淡風輕,那般平靜,卻讓周遭旁人唏噓不已。

陸昌平是從報紙上獲知此事的,可見陸氏之前保密工作做得有多嚴密,打電話給兒子:“陸氏沒有你坐鎮,難保不會變成一盤散沙。”

“我把我的眼睛留在了陸氏,沒人敢鬆懈。”這個眼睛指的無非是陳煜了,他是陸子初特助,身份在公司舉足輕重,有他在公司看管著,好比是陸子初的影子,有誰敢不尊不敬。

陸昌平拿著電話,沉思著,考量著,卻無法出口辯駁。

“怎麼會忽然間宣布隱退一年,是不是出了什麼事?”雖然陸氏對外宣稱,陸子初之所以暫時隱退,是打算各國遊走,尋找新的商機,不願墨守成規,但陸昌平有自己的擔心,莫不是子初身體不適,或是阿笙身體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