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經收拾妥當的大軍在命令中離開了沈陽,向盤山進發。
大軍一動,滿道的坦克,裝甲車,卡車,步兵車。空中一片的直升機綿延數裏,遮蔽日的轟鳴著,緩慢的跟著大部隊向盤山挺進。
看著大軍向外離去,沈陽沒有走的百姓開始詢問,最終確認先遣軍要離開了,進關去打最後的日軍。
他們一聽大軍要走,而接手的卻沒有人,這些百姓有點吃不住勁了。他們不知道誰會來管理這裏,就算日本人不會回來,他們也擔心接管的人會盤剝他們。先遣軍在的這幾個月,他們是非常的安靜,時間雖短,但算是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這些議論裏,有心人還是活躍,於是,大軍還沒有完全離開沈陽,沈陽就掀起了一股搬家逃難的浪潮。
那些民眾聽之前帶走的那些廠子裏的工人是先遣軍的人,於是,紛紛收拾家當,向長春逃命。他們可是知道老蔣的部隊什麼德行,他們擔心這裏被老蔣接管後,會日子艱苦。
董庫沒有管這些,他在營口等著大軍進入錦州地界,曲軍剛出發時在離開。至於沈陽誰接管,他問過劉蒼浩,劉蒼浩沒有接管沈陽的想法。
這更讓他確定了一件事,當年四平被杜聿明拿下,然後長春被杜聿明攻破,隨之就有了血戰四平,四次的四平戰役。
看來劉蒼浩真的是這裏的豬腳了。
董庫琢磨著,走上了直升機。
大軍的動作非常的快,清一色的機械化,讓大軍的行進速度達到了一時五十公裏左右,在已經鬆軟的雪地上,數條鋼鐵長龍呼隆隆的前進。
空的震耳隆隆聲讓沿途的百姓很快知道了先遣軍的離開,也很快的又人告訴了這裏接防的人是誰,於是乎,隨著大軍的離去,周邊就有不少人開始了遷徙。反正家裏也沒啥了,聽黑龍江那裏條件非常的好,加上先遣軍在那還有部隊,所以,奔赴黑龍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錦州,二百五十公裏左右的距離,五個時前鋒就到達了,曲軍剛也已經從營口盤山撤離,跟著大軍的後麵,充當殿後的部隊。
大軍沒有進城,但錦州的老百姓還是蜂擁出城,為先遣軍奔赴抗日前線送行。
鑼鼓喧,戰士們站在坦克和裝甲車上向老百姓行注目禮,但無人下車,隊伍也不停留,讓那些送水送雞蛋的百姓攥著東西無法送出。
大軍行進中,一刻沒有停留,在那些讚歎的注視下,直接奔山海關駛去。
從沈陽到山海關四百多公裏,大軍上午九點出發,到了黑,已經抵達山海關城下。
董庫在直升機上直接下令,大軍不在關外宿營,連夜入關,司機換班休息,戰士們下車活動活動,半時後向山海關進發。
就這樣,大軍連夜進入了山海關,接上秦皇島和唐山留守的部隊,直奔張家口而去。
津,那裏還是駐紮著一個團,董庫不處理了租界,是不會就愛你給這裏交付的,上海同樣,他出麵處理租界,將不會讓那些列強帶走太多的東西,一旦二戰開始,租界會撤離的。
老蔣對於這點一直不能什麼,上海和津在先遣軍手裏這麼久了,他一直不敢提。先遣軍也不給老趙。自己駐紮,他自然不能提醒先遣軍這裏是政斧的地盤,畢竟那裏都是先遣軍打下來的。
大軍過境,先遣軍一路秋毫無犯,除了每黑宿營外,大軍不進城市,繞過北平,直奔張家口,繞過包頭,直奔蘭州,到了蘭州,繼續前進,直奔西寧。
那裏,就是孫濤大軍的終點,那裏就是大軍做高原適應訓練的位置,青海湖。
青海湖湖麵都海拔三千多米,周圍的山地正適合做適應訓練,這裏的條件相對也還可以,大軍駐紮,直升機也可以抵達。坦克和裝甲車在這可以直奔蒙古,或者構築補給基地,用直升機從蒙古直接運送補給抵達,給進藏的部隊提供補給。
一路上,先遣軍秋毫無犯,征糧也是先頭部隊貼出告示,了解了糧價後,進行現金收購,能收多少收多少,總比從蒙古空運造價低。
這一路,那些有政斧管理的地方非常配合,可以要什麼,隻要給錢,他們還有的話,基本上就給什麼,一直沒有事情發生,很是安靜。
將近三千公裏從山海關,大軍晝行夜伏連續行進了十,終於抵達了西寧。(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qidia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