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四章 意書回京(1 / 2)

;

。百度搜索:看

賢王聽到此處,想到多年前的防箭衣,想到很多與李瑤琴有關的事情,再想到這幾年六皇的行事風格的轉變,心裏便不由得相信起空渺道人的話來。

空渺道人又道:“按理,王爺與太一邊一個助力,在這方麵應該是旗鼓相當的,但看這些年來,王爺的很多事情確實不太順當,貧道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如今隻能將事情擺了開來,還請王爺自行斟酌吧。”

賢王聽了此言,心裏更加的明白,六皇隻怕心裏也有某種野心,他又認為沈秋君是母儀下的命格中,自然對她言聽計從,至於李瑤琴,隻可惜她嫁去了定國公府,聽定國公府規矩極嚴,想來此時已被禁錮在後宅,而林景周不知她的好處,隻怕對她所的話,能聽一半就不錯了,這才使得六皇處處風光,而自己這邊時時不順,唉,實在是可惜了李瑤琴的才能了。

其實賢王心中的謀劃也有一些,隻是現在還不到魚死網破之時,他還不想早早就把事情做絕,便令空渺道人時時觀賞象,如有異常,立刻回他,至於其他,他自有主張。

一時賢王悶悶不樂地回到府中,便見沈麗君滿麵笑容地迎上前來,想到空渺道人的話,心中不由泛起厭惡之情,看到妻臉上的笑容亦是刺眼的很。

若不是沈麗君寧可失去貞潔也硬要活下來的話,現在的情況定是大不相同的。就憑沈秋君當年對自己的意亂情迷,還怕降服不了她一個毛丫頭,雖沈秋君是手段狠了些,但到底是個丫頭,不比沈麗君到底年長在王府又獨尊慣了,他那時定有辦法讓她和李瑤琴二人都入了府。不僅一個助力也不給太,自己的帝王之路也不必走得如此坎坷。

不過事已至此,再後悔也沒用,賢王不由微歎一口氣,也不理會沈麗君的殷切詢問,冷哼一聲,拂袖去了外院。

沈麗君被他當眾給了個沒臉,臉上不由訕訕的,想到賢王這段時間一直心情不鬱,見他如此。隻當他又犯了病,也不十分往心裏去,帶著丫頭婆到兒院裏去了。

過不幾日。李意書卻從北邊回來了,這讓李瑤琴驚喜萬分。起來,她對這個兄長還是蠻有感情的,如今分別多年,十分想念。在李意書回來的當,李瑤琴便和林景周一同回了城安伯府。

對於李意書的回京,最開心的莫過於李夫人,看到兒越發的魁梧健壯,如今又正經做了正四品的官,自謂兒也算是有了出息。直拉著他的手,絮絮叨叨中就提起他的親事。

這也是城安伯夫妻的心病了,眼看兒都二十好幾的人了。一般的大的早就好幾個孩滿地跑了,他卻還不曾娶親。

再加上其他的弟兄姐妹等親友,李瑤琴和兄長也不過隻撈著一點單獨的時間簡單講了幾句話。

李意書看著已經嫁作人婦為人母的妹妹,很是欣慰地道:“看到你現在幸福的樣,我也就放心了。當年我在北邊聽你因為北蠻相逼。要嫁賢王為側妃,實在是氣憤。恨不能殺光北蠻人,你乃是堂堂伯府千金,如何能去做人妾室,後來接到你嫁林景周為妻的書信,我這心裏這才踏實下來,以你的品貌,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李瑤琴剛淺笑一下,還沒來得及話,李意書又被母親拽走,讓他務必在明春去東邊前娶了親,李意書隻得無奈地衝妹妹笑了笑,便結束了這段對話。

李瑤琴卻有好些話要對李意書,於是第二日又帶著孩來到城安伯府。

這次倒是有機會多聊了一會兒,李瑤琴不免遺憾地提到防箭衣一事,李意書也歎道:“這也是沒法的事情,你能看到那本書,保不齊這世上也會有別人看到,不過總得來,還是於大齊有利,也就不要追究到底是誰所獻了,況且就算是由賢王獻上,功勞也全是他的,你我目前也不能得什麼好處,就如這防箭衣,我不信是六皇想到的,可功勞還不是都算在他的身上。”

見李瑤琴心中仍有些不服,李意書又道:“好了,這些事你也不要去想了,如今你已是定國公府的世夫人,隻一心相夫教,外麵的事自有林景周呢,你不要什麼事情都指手畫腳的,林景周也是個傲氣的,別讓他誤會你瞧不上他。我如今也有些成就,就算將來不能承爵,咱們家也不會落魄到那裏去的,你隻安心做好你的林家媳就是了。”

李瑤琴心裏倒有些納悶兒,感覺李意書的態度與前世大不相同,前世他可是一直在維護著賢王的,今生怎麼看著不象是那麼一回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