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登基大典(1 / 2)

王青雖然覺得莊承榮的想法也太異想開了,不過細思,倒也是個遮掩的好法子。

王青低頭在心中暗暗思索一番,道:“這倒也算是個不錯的法子,隻是如今局勢不穩,邊關仍不太平,這百姓安居樂業,隻怕還得有些日子才成,您又是初登大寶,大婚耗銀頗為巨大,怕是不好給下臣民交代啊!”

莊承榮笑道:“你不必擔心銀子的事情,我自有出處,不會動用國庫銀子的,隻是未免讓禮部跟著忙活。”

王青鬆口氣,忙道:“為皇上盡力,是禮部的本分,隻要銀子的事情解決了,臣等出些力氣倒沒什麼。反正等皇後什麼時候到京城,禮部便什麼時候準備妥當就是了。”

這事情便算有了定論,王青抬頭見莊承榮滿意地點頭後,仍是笑眯眯地看著自己,知道這事怕還有後續,他急忙在腦中過了一遍,實在想不出還有哪裏沒完善,急切間忽然心思一動,笑道:“這迎娶皇後之事,實在有些驚世駭俗,如果貿然提出來,隻怕惹人非議,依臣之見,不如尋些文人大大稱讚一番皇後的美德,再提當年因為北蠻之事所受的委屈,這迎娶入中宮,倒也有些根據。”

莊承榮聞言撫掌大笑,道:“愛卿真不愧是我的知己,有愛卿在,我何愁治理不好大齊。”

王青滿臉苦笑,他這算是上了賊船了,這般下去,他一個堂堂的禮部尚書,隻怕以後便成了眾人眼中的佞臣了。

莊承榮又道:“唉,其實這事本不必如此麻煩的,隻是我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這才不得不委屈愛卿也幫著處理一下家事了。你放心,我不會虧待你的。”

莊承榮現在確實是有些投鼠忌器,不敢親自提起此事。概因太上皇剛在心中平息了對沈秋君牝雞司晨的憂慮,在自己還沒有完全掌控皇宮時,他實在不易親自提出此事,免得再節外生枝。

王青得了莊承榮的一句“委屈”,立馬感動地道:“家無事,隻要皇上用得著臣,臣必全力以赴,不敢有一絲的懈怠。”

新皇登基大典緊鑼密鼓地開始準備起來。而王青還要忙中偷閑,安排人手在外鼓吹沈秋君的事跡,什麼溫婉賢淑靜正垂儀等空頭白話自不必。就連當年沈秋君在東征時力諫新皇的一係列事情及獻出新甲衣製作方法,也都一一大談特談起來。

麵對如此德才兼備品行純淑的皇後,便不免有人為其當年寒酸嫁給新皇而唏噓不已。

最終此事便被人拿到朝中來,王青也適時奏道:“當日因為顧忌北蠻,這才不得不委曲了皇上及皇後。若是北蠻與我大齊和睦倒也罷了,誰知他卻趁我大齊時局不穩,出兵攻打我朝城池,當年之事,竟是我大齊的恥辱,再不該如此退讓了。也讓他們見識見識我大國的威風。且安樂王妃德才兼備,堪為國母,故臣提議。為一雪當年之恥,皇上更該有個盛大而隆重的婚禮。”

莊承榮點頭微笑,道:“如今是北蠻欺人太甚,否則我還真不願如此勞民傷財,不過幸好我這些年還有些積蓄。也不必動用國庫的銀子,隻是勞煩禮部多費心了。也不要勞動其他部裏,隻你禮部慢慢置備吧。”

眾臣這才恍然,怪不得外麵一陣鼓吹沈秋君,感情這君臣二人早就打定了主意,在這裏一唱一和呢,雖然事情有些不合情理,偏王青的也有幾分道理,而且又不用國庫的銀子,也不用他們出人出力,隨他君臣二人鼓搗去吧,隻要沈家不等著正了沈秋君的皇後位份。

沈侯當然等得起,如今沈秋君不在京城,若是現在冊封起來,沈秋君免不了出頭露臉的,被人揭穿了,於她以後的路不好走啊。

當然也有一些臣子們,看到王青得了新皇的青眼,不免後悔沒有重視坊間的傳聞,竟是錯過一次討好新皇新皇後的機會。

倒是太上皇聽後,直生氣道:“他這是和我做對,非要將那沈秋君捧上不可,竟不惜將自己身上的功勞都讓給她。”

曹公公唯有心勸道:“上皇還請保重身體,皇上還年輕,做事自然有不穩妥的時候,到時還需要您指點呢。不過話又回來,那沈氏得皇上如此對待,如果她再有那謀朝篡位的心思,必理不容。”

太上皇聽了這番話,竟與了凡之言不謀而合,唯有歎氣道:“但願如了凡所言吧。”

登基大典終於如期舉行,莊承榮孤身坐在高高的寶座上,受百官朝賀,心中卻沒有多大的波動,隻覺得眼前沒有那熟悉的人兒,自己倒真成了孤家寡人,寒氣直泌心脾,讓人孤寂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