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5年,外人尤其是美國人重點關注的是中國部署在歐洲的兩大集團軍的動向,而其中的第十集團軍因為駐紮在羅馬尼亞和捷克、匈牙利等地區,主要麵向的蘇軍,因此西方對此的關注雖然多,但沒有比對部署在南斯拉夫和奧地利的第九集團軍關注多。
在西方國家的民眾眼中,杜岩鵬這個第九集團軍司令的大名可是已經比聯軍遠征軍總司令宋俊鵬元帥更為出名,更加不要說中國國內的那一票將領呢,外國人可不知道他們都是誰。
麵對著陸軍內部以及外界的緊密關注,杜岩鵬一直都是做的非常謹慎小心,不留給外人以及對頭派係一絲一毫的錯處。
因此他謹慎的挑選了多個地方後,才是選定了克查赫。
克查赫這個地方首先他是位於奧地利境內,也就是說這本來是奧地利的領土,到時候自己打著幫奧地利國防軍收複失土的名頭,就不會在以後的外交扯皮上太過被動,第二,非常重要的一點這個克查赫的重要姓雖然也大,但是和美軍占據的其他幾個城鎮比起來,那就不值得一提了,因此把克查赫給奪回來後,不會太過影響中國第九集團軍和美國第5集團軍的戰略對持均勢,這也就代表這美軍不一定非得把它給奪回來。此外第三點也比較重要,那就是在克查赫周邊,中美雙方的兵力都不算多,美國那邊滿打滿算也就是一個第九師以及配合他作戰的附屬部隊,比如第751坦克營,現在美國陸軍的步兵師編製表上是沒有坦克營等諸多輔助部隊編製,比如這個第751坦克營雖然歸屬第九師指揮,但嚴格上來說並不是第九師的部隊,但是這種配屬給步兵師的讀力坦克營在過去幾年裏都形成了固定編製,因此也可以看成這第751坦克營實際上就是第九師的固有編製部隊。
和美國陸軍第九師相對於的是中國陸軍第三師下轄的乙戰鬥群,雖然中國機械化部隊的戰鬥群下轄部隊數量不定,不過由於乙戰鬥群距離師部其他主力比較遠,所以兵力上也比較固定配置,擁有兩個機械化步兵營,一個坦克營,一個自行化榴彈炮營,一個自行化火箭炮營,一個偵察連的兵力。此外除了第三師的乙戰鬥群外,還有剛成立沒有幾個月的奧地利國防軍的第六師配合作戰。
中國陸軍的第三師所負責的作戰區域太大,不可能把全部兵力都投入到克查赫來,這部署一個戰鬥群就不錯了,至於步兵數量的不足,就隻能用奧地利國防軍的第六師來補充了。
因此盟軍和聯軍雙方在克查赫附近的兵力,滿打滿算雙發個加起來就各有一個師左右的兵力,而真正部署在克查赫前線的兵力頂多也就兩三個營的兵力。
這參讚兵力有限,加上附近沒有大規模的援軍,因此打起來的話短時間內不會演變為大規模交戰,這對於控製交戰規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基於以上諸多理由,這才讓杜岩鵬選定了克查赫這個地方作為軍事衝突的地點。
當然這些東西是包二青等人所不知道的,他們隻知道現在需要戰鬥,不斷的戰鬥,直到勝利或者死亡為止!
如果您覺得《辛亥大軍閥》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