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的三十分鍾裏,第332步兵營和第13坦克和克查赫的美軍一個步兵營和一個坦克連進行了激烈交戰,十二點零八分,第13坦克營發現自東南方向增援而來的敵軍坦克部隊,戰後確認為敵軍之第751坦克營所屬,隨即第13坦克營和敵軍之第751坦克營進行了激烈的坦克,並成功將第751坦克營阻攔在克查赫鎮外,約十二點三十分,第332步兵營驅除了克查赫鎮內的美軍部隊,迫使殘餘美軍從東方撤退。隨後我軍之第334步兵營和第13坦克營在奧地利國防軍第17步兵圖的配合下,抵禦了敵軍之第47步兵團以及敵軍之第60步兵營和第767坦克營的反攻。
到當地時間傍晚五點後,雙方大規模的戰鬥已經結束,目前已經進入僵持階段。”
簡述了克查赫戰役的進程後,柳徒光中將繼續道:“此戰中,我第三師一共陣亡士兵三十七人,傷兩百四十人,傷亡人數占據參戰部隊的百分之十。被徹底擊毀坦克十三輛,步兵戰車四輛、自行突擊炮一輛,其他裝甲車輛二十七輛,輕武器損壞、遺失約四百件。協同作戰的奧地利第六師部隊傷亡人數在兩百人左右,裝甲車輛損失十五輛,輕武器損失約三百件。”
這是中國自身的損失,其中的人員傷亡中,陣亡人數雖然不算多,但是傷員卻是非常多,這裏頭主要是因為中國陸軍的前線救護還算高效,很多重傷的士兵都被挽救了回來。另外的裝甲車輛損失也比較大,這是因為克查赫的戰鬥實際上就是雙方坦克的對決,戰鬥主力是中國陸軍的第13坦克營和美軍陸軍的第751坦克營。這打起來雙方的坦克損失都比較大。
說完自己的,自然還得說一說美國人的!
“由於美軍的撤出並帶走了大量傷員和屍體,我們對美軍的人員傷亡統計難以確定,但是根據第三師乙戰鬥群自身的估計,他們至少殺傷了美軍四百人以上!”這個數據並不準確,而且也含有一定的水分。
“裝甲車輛和重武器方麵,我們可以確認的戰果有,擊毀或俘虜敵軍坦克二十七輛,其中六輛為M26重型坦克,剩餘的是M4中型坦克。擊毀或俘虜敵軍自行反坦克炮、自行突擊炮、自行火炮等全履帶式裝甲車輛十二輛。擊毀或俘虜敵軍牽引火炮、迫擊炮、無後坐力炮工十九門。擊毀或俘虜敵軍輪式、半履帶式車輛二十七輛。”
從重武器的損失對比來說,中國的損失比美軍要小的多,其中最為主要的坦克戰損比之所以差距比較大,主要是因為美軍第751坦克營裏裝備的四個坦克連中,三個坦克連都是M4坦克,隻有一個坦克連是M26重型坦克,而且那個M26坦克連一直到戰鬥爆發後許久才趕到,這也就造成了戰鬥前期裏,美軍隻能依靠M4坦克抵達個中國的T18坦克和T14輕型坦克,如此也就造成了美軍M4坦克的巨大損失。這種巨大的損失一直到美軍的十多輛M26坦克抵達後,才是稍微挽回了頹勢,並擊毀了十三輛的T18坦克。這損失的十三輛T18坦克中,有九輛都是被M26在中距離上正麵擊穿車體正麵裝甲而被擊毀,隻有三輛是被美軍的M4坦克從側後擊毀。要知道,美國參戰的坦克中,M4坦克和M26坦克的數量對比可是達到了三比一,然而戰果對比卻是變成了一比三。於此可見,二戰中前期各國的主力坦克比如德國的四號,蘇軍的T34,中國的T9
,美國的M4,對比各國二戰後期服役的主力坦克,比如中國T18、美國的M26,蘇軍的T44-100,IS-2等戰鬥力的差距已經變得不可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