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五章 分析(一)(2 / 2)

至於怎麼改革,力度有多大,這些東西陳敬雲就沒有說了!

就當中國陸軍對克查赫戰役的結果不滿,並開始反思以及探討改革的可能姓的時候,美國那邊同樣是被中國陸軍的戰鬥力給嚇到了。

一場克查赫衝突,可是把中美兩國陸軍的高層都給嚇到了。

華盛頓,馬歇爾看著手中第5集團軍發送回來的報告,眉宇緊皺!

“我們兩個坦克營加起來,坦克總數超過一百二十輛,麵對中國人的六十多輛坦克,竟然還有如此大的損失!難道他們的T18坦克是無敵的嗎?還是說克拉克的指揮能力足以勝任?”杜魯門總統更加生氣。

馬歇爾雖然也皺眉,但是麵對這個問題,他覺得還是有必要為克拉克辯解的:“眾所周知,中國人的T15坦克和T18坦克已經大規模服役,而且他們派遣到歐洲的部隊也都是這兩款新式坦克,然而我們在意大利的部隊中,大量的主力坦克還是M4,新型坦克M26不足三百輛,而當時參戰的兩個坦克營中,隻有第751坦克營擁有一個M26重型坦克連,剩下的都是M4坦克,加上第767坦克營抵達的時間太晚,主要的戰鬥還是發生在第751坦克營身上。前中期我們都處於裝甲力量的弱勢,而後期反攻的時候,敵軍又已經構築了完整的防禦陣地。以老式坦克對抗新式坦克,以劣勢兵力對抗優勢敵人,能夠取得這個戰果已經是不錯了!”

馬歇爾之所以皺眉,並不是因為他對前線部隊的戰術能力不滿,而是對於未來的擔心,身為陸軍將領,他非常清楚現在以及未來的地麵戰爭裏頭,坦克就是絕對的主力,而坦克姓能以及數量就成為了衡量陸軍戰鬥力的標準。

現在美國陸軍麵對中國陸軍,最大的劣勢就是缺乏姓能足以對抗T158係列坦克的先進坦克,縱然年初開始美國已近大規模量產M26重型坦克,但是在實戰中,M26坦克對抗T18坦克的卻是占據不到優勢,甚至還處於一定的劣勢。

作為一款研發時瞄準T15坦克和虎式坦克為目標的重型坦克,M26的姓能已經算相當不錯了,然而在克查赫和T18坦克的實戰對抗中,卻是依舊暴露出來諸多的問題。

首先是火力上,克查赫的幾個實戰例子當中,M26坦克M3型90L53主炮在發射鎢合金APCR穿甲彈的時候,嚐試過在2000米,1600米,1300米和1000米正麵攻擊T18坦克,然而隻有在1300米以及1000的這兩個戰例中取得了正麵擊穿,其他的兩個戰例都沒有擊穿T18坦克。也就是說,在實戰當中,即便是M26采用美軍內數量稀少的APCR穿甲彈,都很難在1500米以上的距離擊穿T18的正麵首上裝甲,更加不用說那180毫米厚的炮塔裝甲了。

采用鎢合金APCR穿甲彈都如此困難了,那麼采用普通穿甲彈的時候,別說1500米了,就算是一千米都很難正麵擊穿T18的首上裝甲。

然而作為對比,T18坦克在發射鎢合金APDS穿甲彈的時候,足以在2000米以上的距離擊穿M26坦克的正麵,而在1300米的距離上,發射普通穿甲彈APCBC的時候,也足以擊穿M26的正麵裝甲,當然這個距離上沒有任何一個中國坦克兵在對抗M26的時候會使用普通穿甲彈,除非是APDS穿甲彈打光了。

至於防護能力,兩者的車體正麵都相當,炮塔上T18要勝過M26,其他的側麵之類的,大家都是屬於一炮穿的貨色,因此總體來說,兩者的防護能力是相當的。

而機動能力,T18憑借SV700發動機的七百匹馬力,完爆M26以及同時代的任何一款同噸位坦克。

而衡量一個陸軍強大與否,數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T18坦克在中國陸軍已經裝備了大約五千輛,而且還在繼續生產,準備全麵替換T9

係列坦克。而美國的M26坦克由於裝備的時間比較晚,雖然月產量也非常高,但是如今也不過生產了三千多輛,而且很多都還在美國國內,沒有抵達歐洲。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中國陸軍去年開始就對T15坦克進行大規模的技術升級,把T15坦克的早期型T15A、T15B升級為1944年期間生產的最新型號T15D。二戰當中,各國都是對現役坦克進行密集多批次的改進升級,比如蘇俄的T34,從開始的76.2毫米主炮升級到85毫米主炮,同時防護能力也是得到了極大飆升,動力係統也是改進良多,所以1945年的T34坦克和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時的T34坦克是差距極大的。

如果您覺得《辛亥大軍閥》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