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卷首語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現在的吐蕃和象雄聯軍就麵臨了這樣的問題,原本硬朗的關係處在一個易碎的邊緣上,稍有不慎就會被大唐不攻自破,從內部自動瓦解。
象雄態度強硬非要收繳吐蕃的戰馬,自然是紮西次仁下的命令。其目的,無外乎是得知了李元景的陰謀詭計,為了獨占大唐江山,先下手為強削弱吐蕃的實力。一旦吐蕃失去戰馬也就等於失去了騎兵,麵對以後的戰爭,無論是戰鬥維持在隴右道境內,還是有朝一曰攻破隴右道,直插大唐心腹,缺少騎兵的吐蕃都隻能邊緣作戰。說白了,就是象雄來大唐家裏串門,在客廳裏大魚大肉吃得過癮,而吐蕃小弟隻能站在門口,看著滿桌的菜肴流口水幹著急。
或許紮西次仁想法很天真,覺得吐蕃並不知道李元景的陰謀,在聯軍裏象雄的實力比吐蕃高出一截,甚至和突厥也處在伯仲之間,就算當著吐蕃小弟的麵提出這種無理的要求,吐蕃小弟也不會反抗。可事實上,作為岷州戰區吐蕃軍隊總指揮的賽瑪噶,腦子可就清楚得多,也比紮西次仁想的多。在一得知象雄要強行收繳己方戰馬,賽瑪噶就意識到,象雄方麵肯定也知道了李元景的陰謀。並且對方並不知道己方也知道李元景的陰謀,否則象雄絕不會如此明目張膽對己方下手,畢竟大魚大肉擺在麵前,誰都想吃一口,人多肉少怎麼辦?那就隻能大打出手,誰拳頭硬,誰底氣足,肉就歸誰。
在這個時候,吐蕃的拳頭明顯沒有象雄硬,賽瑪噶也意識到這點,因此不能直接和象雄撕破臉皮,畢竟一旦真發生內鬥,吃虧的還是吐蕃方麵。
可紮西次仁強行收繳吐蕃的戰馬,無疑是當著全軍的麵,在賽瑪噶的臉上甩了一耳光。賽瑪噶的反應措施就成了重中之重,若是賽瑪噶也急眼了,和紮西次仁來硬的,那內鬥肯定是鬥定了!反之,若是賽瑪噶悶不吭聲,逆來順受,那紮西次仁肯定會變本加厲,將來在戰場上就沒有吐蕃的發言權了,至少岷州戰區是這樣的。
劉牧被顏如玉給弄死了,賽瑪噶現在也沒時間在顏如玉的身上下太多功夫,讓士兵先把顏如玉押回去,好生看管,如何處置容後再議,眼下最主要的是把象雄方麵穩住。這種事,想要解決,還是得放在桌麵上談。賽瑪噶先是將己方的士兵暫時安撫下來,尤其是那幾個將軍,斷然不可與敵方發生不必要的摩擦。而後,派人去給紮西次仁送信,相約在紮西次仁的營帳見麵。
這事耽擱不起,時間拖得越久,變數越大,賽瑪噶隻能暫時放**段,主動去去紮西次仁的營帳。一見麵,紮西次仁偽裝的甚是熱情有禮,請賽瑪噶入座,又命人給賽瑪噶端茶倒水,絕口不提剛才收繳戰馬一事。直到賽瑪噶說紮西次仁的茶苦,要喝茶,自己那有上好的蒙頂仙茶。紮西次仁知道蒙混不過去了,這才隻好切入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