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是全麵攻城,所以必須要等其他的軍隊走到所屬的位置,將嶽州城團團圍起,方可攻城。等各就各位以後,隨著一聲令下,攻城戰開始了。正麵進攻的士兵,主要還是對城門發動攻擊。有了前車之鑒,這次,一到了城門下麵,士兵們就把腰間的皮囊子解開,把水都倒在地上。一個兩個人的水似乎沒什麼作用,單是幾百個人,上千個人的水都倒出來,那可就不一樣了。城門之外的地麵瞬間濕透,哪怕是油桶再扔下來,也隻是炸一下而已,火焰並不會蔓延。另外救火隊隨時待命,上百桶水,對上李元景的油桶,孰勝孰敗,還尚且未知。
李元景似乎也意識到了火油沒什麼用了,再加上火油珍貴,不可隨意浪費,因此李元景放棄了火油戰術,調遣三百多個弓箭手擠在城門樓紫上,或射箭,或扔石頭,盡可能的阻礙敵軍攻城。另外其他的正麵城牆上,也密密麻麻的擠滿了守軍,敵我雙方進行互射,一時間箭矢漫天,宛如一場箭雨。
除了正麵,左右後三方也開始了攻城。上百架雲梯,同時往城牆上搭,上麵的守軍是顧頭不顧尾,這個雲梯剛推開,另一個雲梯又搭上了,在不斷的推梯子和搭梯子的過程中,大唐的士兵也開始逐漸的攀上了城牆。
李元景見勢不妙,大手一揮,身邊的傳令兵高喊道:“弓箭手準備!”
隨著一聲令下,城牆內部出現黑壓壓的一大片弓箭手,打眼一瞅,就足有五六千人。這五六千弓箭手,根本就沒有命令指揮,拉弓就射,箭矢越過牆頭,以‘瞎貓碰上死耗子’的方式,對城外的大唐士兵進行射擊。若是衛宏在現場發現了這種戰術的話,肯定會覺得似曾相識。這是他在馬鬃山用過的‘金山壓頂’戰術,沒曾想,被李元景給學去了。
這五六千弓箭手是一發接著一發,不追求準頭,隻追求速度。腳邊的箭矢剛射完,馬上就有士兵給補上一大捆箭矢,在弓箭手的陣後,還有幾輛大車馱著滿滿的箭矢等候。嶽州城現在的劣勢不光衛宏知道,李元景自己也是知道。既然其他幾個州郡的兵動不了,那箭矢總可以動吧?於是乎把其他幾個州郡的箭矢都給運到了嶽州。
真理再次得到了應驗‘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有利即有弊’。金山壓頂這戰術,不光讓大唐保住了馬鬃山,也令大唐在此戰中吃了大虧。城外等著往雲梯上怕的士兵,隻見腦袋頂上黑壓壓的箭矢往外飛,根本躲閃不及,一時間死傷無數。不過有那經驗老道的老兵,很快發現了活命的機會。這射箭若是隻追求速度,不斷射擊的話,很快就會變成慣姓運動。使用的力度不變,瞄準的方向也不變,因此,每一個弓箭手都會創造出一條專屬於自己的‘彈道’。如此一來,上一枚箭矢落在何處,下一枚箭矢也落在何處。戰鬥經驗豐富的老兵,看哪裏箭矢少,就往哪站,除了零零星星有幾支箭矢擦身而過之外,倒也是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