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為吐蕃當牛做馬(3)(1 / 2)

現在的吐蕃不是以前的吐蕃了,自打攻克了吐穀渾以後,吐蕃的疆域囊括了原來的象雄、吐穀渾和吐蕃自身三塊疆土,其疆土之大可謂是空前絕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的象雄和吐穀渾百姓,肯定會被吐蕃同化,到那時,光是內需市場就是一塊巨大的肥肉,隻要把這塊肥肉看好,別讓別人搶走,那就已經成功了。

經過衛宏和李家三姐妹的幫忙,五萬匹布在年前變成了十萬件衣裳。做好衣裳的時候,正好是初冬,因此沒有囤積,直接開倉放衣,將衣裳遠銷境內各處。這十萬件衣裳看似挺多,其實一分散開來,也沒有多少。本來賽馬噶看著如山般的衣裳,還發愁不知道該怎麼賣,結果衛宏用了不到三天時間,就將十萬件衣裳傾銷一空,令賽馬噶甚是驚異。

其實這沒什麼好驚訝的,賽馬噶以前不做生意,不懂這方麵的知識。其實,這十萬件衣裳隻不過是化整為零了罷了,將囤積在一處的衣裳,以保本盈利的價格,分銷給境內的商人,再由商人自己**。說白了,衛宏就相當於一個供應商,商人們則是零售商,衛宏賺的錢是商人的,商人再賺百姓的。不過羊毛出在羊身上,衛宏賺的錢最後還是由百姓買單。

五萬匹布,去除原料費、工費等等各式各樣的本錢,最終純利潤是兩萬兩銀子。這筆錢對於個人來說是個天文數字,但對於國家來說卻顯得九牛一毛了,莫說國家,連衛宏都不把這兩萬兩銀子放在眼裏。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有了今年的準備和經驗,等明年從百姓手裏收取亞麻,自己織布,可以省下更多的本錢,到時候再擴大規模,就不止區區兩萬兩銀子了。

第一次當了商人的賽馬噶有些激動,覺得將來布匹和茶葉這兩個行業絕對會為吐蕃帶來豐厚的利益。而衛宏卻在這個時候澆了賽馬噶一盆冷水,國家靠的永遠都不是自己做生意,而是百姓。現在自己做生意,隻是為了解吐蕃的燃眉之急罷了,並不是長遠之計。想要讓吐蕃真真正正的富強起來,還是要專心搞政治,製定一係列惠民政策,隻有百姓富起來了,國家才能富強。

賽馬噶是個行動派,覺得衛宏說得有理,便不再將心思放在做生意上,而是全心全意的投入政治場。至於商行則直接扔給衛宏搭理,反正衛宏是吐蕃的駙馬,賽馬噶倒不怕衛宏監守自盜。再說了,衛宏富得流油,真沒必要去偷吐蕃那仨瓜倆棗,徒髒了名聲。

幫助賽馬噶的同時,李璿青也因為終於可以做生意了,過了一把癮。在山穀隱居了三年,李璿青整曰閑的沒事幹,隻能靠看小說打發時間。每次衛宏出山穀,李璿青別的不要,隻讓衛宏盡可能的差人去大唐買一些本土小說。都說看書陶冶情**,其實看書就是潛移默化的改變一個人的姓格和思維方式。以前的李璿青是個自立自強的女強人,從不依靠男人。但自從她愛上了看小說之後,就變得和以前不同了,總是不經意之間說出一些怨天尤人的話來,連她自己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