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投資(2 / 2)

而方錦如要為將來自己打算,自然不能坐吃山空,在想方設法接手顧家之前,還要先給自己留些財產傍身。才能以防萬一。

可是方家給的嫁妝有限,自己也已經花了一些,要是從認識的生意上的人脈做手腳,又很難不驚動顧老爺,若是顧老爺知道,未免會懷疑方錦如有二心。會更加對她提防,而若是求助於兆蒼,卻也是心裏不願。

想自己當老板,不外乎資金和市場。方錦如一直在等待一個搏殺的時機。

方錦如的蟄伏,就是在伺機而動。

有人態度決定一切。有人細節決定一切,但方錦如從來不盲從這些理論。

在方錦如的觀念裏,人人都在“局”中。局中之人。如滄海一粟,要想成龍、成事,要把握時機,因勢利導。

在中秋之前,方錦如決定搏殺一次。

打定了這個心思,方錦如借了家中電話,打了個電話。

而後,又和家裏打了聲招呼。坐著洋車回了娘家,本想和方錦然討要點錢,方錦然卻很是記仇。連見也沒見,隻自己馬上要出門,時間很緊。沒有工夫。

而父親那邊,又已經把家裏的財政大權,全權交給了方錦然。

本以為無功而返,可是到母親房裏和母親話的時候,方母突然悄聲和方錦如道:“我聽見你和你爹要錢,是怎麼回事?”

方錦如覺得母親也幫不上什麼忙,隻是平白操心,便笑著寬慰她道:“沒事的,娘,隻是我看著有條錢生錢的門路不錯,我想著叫爹去做呢!”

方母:“你是現在外麵那些股票債券投機?”

方錦如沒想到母親也略知一二,頗為驚訝,道:“娘,你還懂得挺多哩!”

方母抿嘴一笑,道:“你別看你娘啦,跟著你爹耳濡目染,倒是也明白一些。但是我瞧著這些都太有風險,你還是不要去做。”

方錦如點點頭,當時的經濟,在國際市場需求下降和國內市場洋貨競爭加劇的雙重影響下,戰時繁榮的中國工商業出現了戰後蕭條,市場上大量閑散資金需要尋找新的投資方向,同時中國政/府為了緩解財政困難正在增發公債,這就為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興辦提供了物質條件。因此,當時市麵上,如同雨後春筍般,突然湧現出了許多交易所,因為營業興旺,利潤豐厚,投機者認定交易所是有暴利可圖的好地方,工商業者則認為交易所是集資融資的合適場所,於是各色人等蜂擁而至,社會遊資趨之若鶩。

各行各業競相設立本行業的交易所,大至金、棉、絲、糧、油、酒、皮毛等,至竹、木、紙、瓦、燭、皂等,有的行業竟連開數家交易所,有的行業甚至還別出心裁地設立什麼星期日交易所、夜市交易所,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當然,那個富華交易保證所也是類似的信托機構。

方錦如清楚,這樣過多的交易所和證券投機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造成交易所經營風險和證券交易風險越來越大,如今已經遭到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質疑,當局著手整治也是早晚的事,一旦崩盤,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方錦如此時所想的錢生錢的法子,並非是在這裏麵。

而聽了母親的話,方錦如便道:“娘,你放心,我不會輕易動作的。”

方錦如心中已有盤算,聽了王曉萍的話,除了對日貨抵製的倡議之外,她還得到一個消息,那便是新火車站選址在內部已經定了,若是在這個時候,提前探聽到消息,購買了附近地皮,這地皮定然會翻了翻地升值。

這和顧老爺所運作的那個全國運輸的項目不同,方錦如不敢把錢投到太遠的地方,如楊婉瑩所,還是要顧及時局,如今正逢亂世,“力不到不為財”,投資應該限於自己的耳目所及,不能躍出範圍,委托旁人,否則很容易出變故。

方才在得知火車站新建選址的消息之後,她的電話是打給了張國聚,張國聚這時還是任著市長秘書,方錦如婉轉表達了自己的探問之後,他也是很明了地回應道:“好,我們約個時間見麵談,我看可以,我都知道。”

這一句話,寥寥幾個字已經表示了,他知道火車站的選址,地皮買賣也是能成,而且也願意透露給方錦如,當然,這裏麵雙方好處的交接,倒需要再行洽談。

而此時,方母蹙眉歎了口氣,壓低聲音道:“其實我還有些閑錢,是我的棺材本,連你爹都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