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和親與否(1 / 2)

房遺愛和高陽來到含光殿時,李世民、李恪兩父子正在促膝交談。高陽在父親跟前撒了一會兒嬌後,就被楊妃拉入了偏殿,那裏有禦醫等候著替她診脈檢查。

李世民隨意和房遺愛拉了幾句家常後就與李恪繼續著他們的話題。

房遺愛坐在一旁聽了片刻後,聽出他們談論的正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一件事——文成公主入藏和親。當然,現在這事還隻是有個由頭。前年鬆讚幹布率吐蕃兵0餘萬進屯鬆州逼娶大唐公主,去年為唐軍所敗後今年又遣使來長安謝罪,並再次請求通婚。朝中對於此事分成兩派,讚成的一派認為此舉乃是宣展大唐上國之姿,籠絡教化疆外邊邦,有利於邊疆的穩定;反對的一派則認為這是對鬆讚幹布這類狂妄之徒的縱容,有損大唐之威,是一種示弱的表現。如今既已敗之,更無這種必要。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李世民也沒最後拿定主意,此刻正和李恪言論此事的利弊。

李恪是和親的堅決反對者,他的理由除了反對的一派那些理由外,還多了一條,那就是不願意自己的姐妹去那種蠻荒之地受苦。他顯然不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心裏有太多的兒女柔情。但這足見李恪的真性情,讓房遺愛對他又平添了幾分好感。

在房遺愛從所受的教育中,充滿了對文成公主入藏一事的溢美之詞,把文成公主描繪成一個偉大的近乎完美的女外加家,把此舉的曆史影響渲染得無與倫比。但當許多曆史事件被解密後,真相往往與課本大相徑庭,房遺愛不得不對自己從被灌輸的“曆史”打個問號。

就拿此事來,漢藏並未因文成公主的和親而世代和睦,即便是大唐時期,兩國的邊界摩擦始終不斷,在吐穀渾、西域之安西四鎮、南詔和河隴之地大打出手。吐蕃窺測中原的狼子野心也始終未絕,安史之亂後,吐蕃更是乘火打劫,大肆入侵,使得日益衰敗的大唐更加岌岌可危。

可以,吐蕃從此事中得到的好處遠大於大唐。大唐不過是得到了西疆暫時的平靜,而吐蕃則因此得到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經濟文化,在文明上跨出了一大步,成就了其曆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時代。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對大唐來講,此事的最終結果,有點農夫與蛇的意味。

但房遺愛並沒有想要去阻止這樁事的發生。一是因為不管怎麼講,從目前來看,和親吐蕃,對於大唐西疆的穩定和貞觀之治的平穩進行還是有利的。二是房遺愛認為,改變曆史並不能逆而行,而是應該順勢而為,從各種細的方方麵麵去影響它,改善它,從而形成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樣,曆史的改變才是真實的。

他現在要做的是,借助此事,讓自己引起李世民的重視。但他又該怎麼做呢?

嘿!幫忙、湊趣的人來了。

李恪如今對房遺愛頗為重視,自房遺愛進殿後就一直在暗暗觀察著他。此刻見房遺愛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不由笑問:“不知駙馬對此事有何見解?”李世民也含笑朝房遺愛看來。

房遺愛看看李恪,又看看李世民,撓了撓頭,窘迫下似又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