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對手(1 / 2)

那名宦官先行離開了,走過亮處時房遺愛看清了他的麵目。沒見過,但容易認。他長得有點像後世自稱“純爺們”的一個明星。哦!對了,該反過來才是。

那位朝中大臣站在原地,舒展了一下雙臂,作了個仰沉思狀。春日和煦的陽光透過茂密的竹梢斑駁地灑在他的臉上。四十來歲年紀,膚白短須,麵容清臒,正是眼下朝中官拜司空,雖不掌朝政卻影響無處不在的國舅爺——長孫無忌。

自從李恪用茶水在桌麵上寫下“長孫”二字後,房遺愛的心裏一直處於矛盾之中。

很多人都對長孫無忌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頗有微詞。認為就才能而論,他在謀臣猛將、良宰賢相中絕對算不上突出,隻是憑著和李世民的特殊關係也得此殊榮。但在房遺愛看來,長孫無忌卻是當之無愧。正如李世民所言:“我有下,多是此人之力。”

其實比較一下就清楚了。排在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二、第三的李孝恭和杜如晦,一個急流勇退、韜晦於聲色而暴亡,一個也在貞觀之初就因病而逝,就不用比了。第五位之後的或是武將,或早亡,或才具、威望不足,比較起來也沒有太大的意思。唯一能和長孫無忌相比的也就是居於第四、第五的魏征和房玄齡。先魏征,被後世當做一代良臣的楷模,可謂名滿下。但從他的仕途來看,且不論他在貞觀前還站在了敵對的陣營,就他在貞觀期間,也就做了兩年多的侍中,大多時候不過是參豫政事而已,有宰輔之名,並無太多的宰相之實。對於貞觀之治的貢獻更多的在於淨化官場空氣、對李世民起到一個監督作用,而對整個貞觀之治的建設並無太大的貢獻。李世民稱他為輔佐第一功,多少有些言過其實。在李世民的眼裏,魏征其實就是一種用來標榜自己賢明、仁厚的裝飾品,這也就是把魏征喻之為“鏡”的原因。和後世的海瑞相比,魏征雖然要高出很多,但也脫不了一個“偶像”的範疇。再位立第五的房玄齡,雖然在貞觀期間始終位於高位,對於貞觀時期的政策、政令的有效執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他顯然是個事務型人才,並無開創之力。對於整個貞觀之治來,房玄齡也就是一個擅於和稀泥、勤政的好管家而已。

而長孫無忌,除去他既是長孫皇後的哥哥(外戚),又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哥們兒兄弟)的特殊身份不談,他還是玄武門政變的最大功臣,同時也對初唐及貞觀的建設功績卓越,特別是對法製、政策、政令的確立和完善功不可沒。是貞觀之治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人物。

所以房遺愛即使知道了長孫無忌是喜兒身後的黑手,也清楚曆史上正是長孫無忌殺了房遺愛和高陽,但他還是不希望把長孫無忌當做對手。不是怕他,而是不願意和這麼一個貞觀之治的大功臣為敵,破壞了這個中國曆史上僅有的清明之政。他甚至還夢想能得到這個此時法學家的支持,攜起手來共同將貞觀之治完善和延續下去。

如今看來自己是太過真了。長孫無忌就是一個權臣,他或許確實忠於李唐,也無叛逆之心,他也確實有才幹,也確實對貞觀之治有功,但這都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他耍弄權術,陰險狡詐,不擇手段的本性是不會變的。和他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