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南雄北鬥(下)(1 / 2)

自安史之亂之後,盛唐轉衰,其後又曆經藩鎮割據、唐蕃之戰等多重劫難,弄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雖有短暫的元和中興,但那也不過是一個王朝的回光返照罷了。

黃巢起義爆發後,下大亂,最終傳承近的大唐皇朝覆滅在朱溫之手,被其建立的大梁所代替。

一時間下不服,中原兵鋒千裏,人間白骨處處,曆史的空劃過最慘烈的50年爭霸之戰,終於停留在大周之手,才讓可憐的百姓看到了下一統的曙光。

因為此時有一個名字,無論在江湖武林中,還是在各大割據勢力麵前,都讓人不得不心寒,這個名字便是--柴榮。

江湖中人稱"北鬥戰戈-柴榮",朝堂上人稱"北鬥周帝--郭榮"。

即使雄踞塞北的契丹遼國,也被年輕英武的柴榮通過高平一戰打得心寒腳跳,落荒而逃。

正如周國有人作詩傳遍下曰:

人間兵骨千裏城,亂世百年何人平;

乾坤戰戈定北鬥,中原周帝下心。

大周皇城的皇宮內有一下聞名的高堂,名曰"北鬥堂",是大周皇帝柴榮修身練武的處所。

此刻,北鬥堂內,一身英氣的柴榮背身而立,一身勁裝長衫配合他那挺拔的身型和嶽峙的體態,顯得不可一世。

更讓人眼羨的是他擁有一張沒有半點瑕疵的英雄臉譜,一雙濃眉下嵌有一對寶石般閃亮生輝,智掌下的眼睛,似乎能看透世間的一切迷惘。

門外傳來腳步聲:"末將趙匡胤拜見皇上!"

"進來厚飽滿的磁聲響起。

趙匡胤稍稍平服緊張心神,推門而入。

身高體壯的趙匡胤,年約三十許,近年崛起於軍中,以英勇善戰而聞名,使得一手盤龍棍,在周國頗有名氣,是柴榮極為看重的年輕將領。

寬闊的北鬥堂內,柴榮正凝視著正牆上的一杆戰戈,那是他的成名兵器--北鬥戰戈,此戈為他親手設計,在黝黑厚重的槍身上熔鑄入一道形如北鬥般的戈鐮,鋒利的戈鐮和槍尖寒光閃閃,讓人炫目,似乎要衝出這片地。

趙匡胤正要跪拜行禮,柴榮溫和地笑道:"愛卿不需多禮,到朕身邊來。"

趙匡胤仍然行禮一拜,然後輕輕地走到柴榮身邊,似乎不敢踏重腳步,怕打破北鬥堂的凝重氣息,那是一種來自靈魂深處對英雄偉人的敬慕和畏懼。

他特地落後半個身位站立在柴榮身旁,輕聲道:"末將前來領命!"。

柴榮一聲,沉默片刻道:"身處朝堂,江湖難遠!從古至今,國事、江湖事千絲萬縷,相互牽製,要統一下,不是簡單地征伐別人就能達到,還要著墨於江湖的形式布局,因為江湖勢力便是一個國家的戰力縮影。今番讓你前來,有三個任務!"

趙匡胤是第一次聽到這番言論,他從來也沒想到江湖武林在皇上的眼中居然有這等重要,因為他們似乎都是遠離江湖之人。他不敢多言,躬身聆聽。

"第一,從今r便是行機營南使,整個行機營南營由你統領調遣,你在樞密院領過信物後人趕往江淮、金陵之地,摸清楚偽唐李璟的兵力布局,傳送回來。"

趙匡胤點頭領命湃。

行機營是禁軍中最特殊、最隱秘、最有戰力的部隊,分南北雙營,統領之人必是受皇上考校的親信將領,各營千餘人,負責情報、戰略、敵後、策反、暗殺等一係列戰前、戰時、戰後之事,在各方勢力背後均有布點。

"第二丹神道教有人潛入中原,不知追蹤何人,在我大周境內發生多次大戰,一直追往南方,你此番前去,順便查清原委,必要時可以滅殺這些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