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開封,大周皇宮的議事堂內。
一身龍袍的柴榮正聚神地盯著掛在牆上一張巨幅地圖,那是一副下割據勢力圖,濃淡相宜的筆跡勾勒出這片熱土的江河山川和勢力邊界,甚至連海疆異邦,草原北國,西漠黃沙,都能清晰明了地展現眼前。
曆經三百年而亡的大唐,曾經是這片土地的雄主,她以雄霸下之姿,創造出華夏民族的一段燦爛文明,讓後世景仰膜拜。
在其盛世,下黎民同安樂,無數外邦皆來朝,同時也傳播出無盡的盛唐文化,影響著一個個異域之國。
高麗、東倭、波斯、竺、吐蕃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盛唐文化的洗禮,邁出文明前進的步伐,更不要完全納入大唐版圖的突闕、琉球了,在民族大融合的中,一舉奠定了華夏文明的疆土之基。
"漢唐不在,亂世流年,藩鎮割據,外域競相蠶食黎民國土我華夏無人乎?"柴榮滿腔悲壯地道。
陪待在側的開封府尹、兼樞密院副使王樸,輕掠長須,也感慨道:"自古盛衰平常事,惟有華夏不屈心,隻要我華夏漢室,不失心誌,自強不息,必有雄主崛起,一舉掃平下,恢複漢唐盛世之觀。”
“而縱觀當今,皇上英明神武治,定戈中原,雄視八方,統一下之勢已成,必將在未來創造大周之盛世,微臣也有幸參與其中,大感不負此生。"
柴榮謙虛道:"朕雖無限景仰漢祖唐宗,卻不敢與其比擬;但隻要給朕三十年,你我君臣齊心盡力,十年拓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必能讓萬民安樂,再無相爭,外域更會爭相歸附!"
王樸點頭讚許地笑道:"皇上胸中早有偉略,我這老酸儒的《平邊策》真是獻醜了!"
柴榮正容道:"千百群臣中,朕可是獨獨看中《平邊策》,愛卿又何須自謙!朕雖有些許謀劃,卻不敢自大,又怎能跟愛卿《平邊策》的俯瞰下大勢而比較?朕還期待著將來愛卿為大周寫下《治國策》、《太平策》呢?"
王樸高興地哈哈大笑道:"皇上胸懷若穀,真是讓微臣汗顏;真正來《平邊策》也是因為微臣跟隨皇上久了,觀皇上所言所行而有感而發!"
柴榮也笑道:"好了,你我君臣二人也都別謙虛相讓了,還是來看看接下來的棋怎麼下吧!"
兩人都高興地將目光轉往那副地圖上,王樸道:"觀我大周四麵八方,吳越、南平皆已臣服;南漢雖遠,卻已表依附之心;一些其他股割據或已歸服、或在觀望等待中。”
“至於太原劉漢隻不過是契丹的一隻走狗而已,不足為患;剩下的就是偽唐、蜀地、契丹才是皇上宏圖偉業的攔路者。”
柴榮點頭不言,示意王樸繼續。
王樸又道:"在這三家中,契丹乃是中原大患,更因為石敬瑭這個兒皇帝將燕雲十六州送給契丹,使我漢室失去古來屏障,契丹鐵騎幾rì間便能襲擾中原,讓人痛惜啊!"
柴榮也感慨道:"人間曆經百年亂世,百姓黎民顛沛流離,無從安樂!契丹更是乘機侵軋中土,燒殺搶掠,無惡不做,禍害不下於五胡亂華啊。"
王樸道:"此勢已成,乃民族大禍,但幸虧有我大周雄駐中原,阻攔契丹鐵騎,隻要大周能在兩三年內壓垮蜀、唐的信心,相信皇上便能回身收複燕雲十六州,再逐步圖謀,湮滅蜀唐,一統下。”
“到那時,皇上便可毫無後憂地集中全力,一舉覆滅契丹,永絕中土後患!"
柴榮道:"所以朕總是感覺分身乏術,恨不得可以同時多做幾件事,讓我中土百姓能早rì安樂!"
王樸道:"皇上的心情,臣下們都理解,但既然皇上誌在下,便不可過急,要徐徐圖之,以則萬全!"
柴榮搖頭道:"朕不擔心爭下之戰,在這些敵手中,還沒人被我柴榮放在眼裏,壓製蜀唐對朕乃,隻是事一件……”
“先伐蜀奪取秦鳳之地,掐其咽喉,再攻唐取得江淮州縣,切其胸腹之所在,便能全麵壓製蜀唐動蕩不得,那時候,朕便可回身挾餘威奪回燕雲十六州,下還有何能抗我大周?”
王樸沉思片刻道:"確實如此,那皇上擔心什麼?"
柴榮苦澀道:"朕擔心江湖之事,江湖武林紛紛擾擾,涉及利益五花八門,有些江湖門派,毫無民族榮辱,更莫悲伶人之情懷,他們成事不足,敗事卻綽綽有餘,往往在關鍵時刻,為了自身利益,突然倒戈一擊,製造混亂,那必然是大禍!"
王樸點頭道:"江湖之事,還得需要江湖手段啊!古往今來,也有許多王朝霸業將成之時,卻因江湖紛亂而功敗垂成,我們不得不引以為戒!"
柴榮又道:"亂世無正邪,他們各有各的思想和理念,總希望別人接受,更有甚者總是想淩駕在眾生之上,更看不得新皇朝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