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黃帝(1 / 3)

曆史上的黃帝

同炎帝並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目前學術界公認黃帝出生建都於有熊,葬於陝西橋山,國際領導人多次到兩地訪問。中國自古也有“拜祖到新鄭,祭祖到黃陵”的法。傳中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相傳黃帝姓公孫,出生於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在姬水生長以又以姬為姓,後來在有熊建立國家,故又稱有熊氏。他以土德為王,土是黃以叫黃帝。黃帝是古史傳中的人物,關於他的傳中最的就要數黃帝與炎帝、蚩尤的戰爭了。最終黃帝取得了勝利,被各部落擁戴為部落聯盟領袖。在黃帝時期,養蠶、舟車、文字、音律、醫學、算數都先行發明,並得到發展,他的功勞為後世所稱讚,被譽為華夏的“人文初祖”。

誕生之地

《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於軒轅之丘”。史學界一致認為,具體地點在今河南新鄭。古為有熊國都城,其父少典為有熊國國君。

在公元前前,在今河南新鄭的軒轅丘有個龍圖騰的國家,君主名曰少典氏。他是伏羲帝和女媧帝直係的第七十七帝,他的夫人有二,一是任姒,二是附寶,她們是姐妹,是有礄氏之女。在今新鄭市區北關的軒轅丘的有熊國的宮殿裏,傳來了嬰兒出生時呼吸大自然之氣時的“哇哇”哭啼聲。這一法得到包括中國古都學會在內曆史和考古權威機構的一致認可。

黃帝的誕辰

農曆二月初二,是中和節,也是傳中黃帝誕辰的r炎黃子孫共同的節和節是唐德宗李適在貞元五年所製定的,又名二月二抬頭”。

文化貢獻

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他在炎帝之後,統一了中國各部落。建都在曲阜、新鄭、涿鹿三種法。他推算曆法;教導百姓播種五穀;興文字;作幹支,製樂器,創醫學。紀時:帝使大撓作甲子,以十幹配合十二地支以紀時沿用至今農曆,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數學:隸首作數,定度量衡之製。

軍隊:風後衍握奇圖,始製陣法。

音樂:伶倫取穀之竹以作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rì。

衣服:元妃嫘祖始養蠶以絲製衣服。

醫藥:與岐伯討論病理帝內經》。

文字:倉頡始製文字,具六書之法。

鑄造:采首山之銅以造貨幣。

其他:舟車、弓矢、房屋等之發明。

功績

文明

發明曆數、文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紀年、文字、圖畫、著書、音律、樂器、醫藥、祭祀、婚喪、棺槨、墳墓、祭鼎、祭壇、祠廟、占卜等。

政治文明

建立古國體製: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裏,五裏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共官位管理國家。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過分的意思禁重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施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孝信忠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在使用人才上,訪賢、選賢、任能,因才使用。實行以法治國文法度”、“治法而不變”,命力墨擔任法官、後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

物質文明

史書記載,黃帝在農業生產方麵有許多創造發明,其中主要有實行田畝製。黃帝之前,田無邊際,耕作無數,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中間一塊為“公畝”有,四周八塊為“私田”,由八家合種,收獲繳穿土鑿井。對農田實行耕作製,及時播種百穀,發明杵臼,開辟園植果木蔬菜,種桑養蠶,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縫織方麵,發明機杼,進行紡織,製作衣裳、鞋帽、帳幄衣蓋、盔甲製陶方麵,製造碗甑灶等。冶煉方麵,煉銅,製造銅鼎幣銅鏡建築方麵,建造宮室、鑾殿堂城堡階、蠶室、祠廟、玉房宮等。交通方麵,製造舟楫南車、記裏鼓車。兵械方麵,製造刀矢纛、旗幟、五方旗、號角符、雲梯、樓櫓禦等生活方麵,熟食酒尺矩、墨硯、幾案印床踘等。

蚩尤與黃帝之戰

蚩尤與黃帝之戰,載籍所見,有三種法:一是黃帝勝炎帝之後,再勝蚩尤而鞏固帝位,黃帝與蚩尤之戰似為黃炎之戰爭的餘波;另一是蚩尤驅逐赤帝,赤帝求訴於黃帝,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三是蚩尤作兵攻黃帝,兵敗被殺。

第一種法如《史記≈;五帝本紀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誌。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依附殺蚩尤”。太史公言黃帝名軒轅,國號有熊軒轅本意為車,應是指發明製作車的技術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領的名稱,如發明製作農耕工具技術稱神農氏,發明製作捕撈工具技術而稱伏羲氏,發明鑽燧取火技術稱燧人氏然。有熊國號。當時的為部落貔為六種獸名,應是有熊部落中六個氏族的名稱,或謂圖騰。阪泉,水名,在今延慶縣。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縣,與阪泉相距不遠。

第二種法見於《逸周書≈;嚐麥解》:“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廣平之地曰阿。爭戰發生在涿鹿山下的開闊地帶,隅指角落,指多,並不限於具體數目八加一。“九隅無遺”是蚩尤驅逐赤帝部落不留遺地。地冀指中原冀州。《爾雅≈;釋地》:“兩河間曰冀州”。郭璞注:“自東河至西河”。當時把黃河入海處稱為東河,河套向南流處稱西河。《周禮≈;職方北曰並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屬之;“東北曰幽州”屬之。上古冀州位於幽、並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傳蚩尤被殺之處,在今山西運城解州。

第三種法如《山海經≈;大荒北經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風伯雨師是農耕蚩尤部落專司氣象的巫師,後為農業氣象神,立有廟,歲時奉詞。《韓非子≈;十過者黃帝俁鬼神於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反映了風伯雨師與蚩尤部落之密切關係,因為農業部落生產的豐收部是與風調雨順分不開的。

三孰是,今已無考查之可能與必要。對於此類滬傳千年後才被記入載籍的史前傳,史學家注視的焦點,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學者關心的問題,則是該傳反映出的族體的類型、文化特征及其形成和衍變的過程。

神話傳

關於黃帝的傳:據傳他出生幾十就會話,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建國於有熊,亦稱為有熊氏。當時的下共主發明農耕和醫藥的炎帝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擊,戰亂不已,黃帝族崛起,先是與炎帝決戰於涿鹿,並將其流放南方,接著與炎帝的部屬蚩尤戰於涿鹿,擒殺蚩尤而誅之,後又平定邢和誇父等部落的反抗,又經過隨後數次戰爭,終於重新統一下,取代炎帝,成為下的共主。後來將炎帝從南方召回輔政,炎黃兩個部落開始融合。

不久,下又出現黃帝知道蚩尤的聲威還在,於是畫了蚩尤的相到處懸掛。下的人都以為蚩尤未死,隻是被黃帝降服,更多的部落都來歸附。後來,蚩尤被尊為戰神。

其他傳

黃帝,姓公孫,名叫軒轅,出生於母係氏族社會。母親名叫附寶,據史書上載:農曆二月初二,一在沮水河畔沮源關的降龍峽生下黃帝,二在曲阜壽丘,從此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吉祥之。司馬遷在《史記》裏對黃帝是這樣描寫的:“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可見,黃帝從出生到成長就不是一般人物就被群民擁戴當上軒轅聞落酋長登上子位,黃帝一生重大貢獻就在於曆經五十三戰,打敗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了榆罔,降服了炎帝,誅殺蚩,結束了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告別了野蠻時代,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當選為中華民族第一帝。人類文明從此開始了。所以後世人都尊稱軒轅黃帝是“人文初祖”、“文明之祖”。姓公孫。為上古時帝王。是有熊國君少典之子。

相傳軒轅黃帝的母親叫附寶。傳有一晚上,附寶見一道電光環繞著北鬥樞星。隨即,那顆樞星就掉落了下來,附寶由此感應而孕。懷胎24個月後,生下一個兒,這兒就是後來的黃帝。黃帝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生下沒多久,便能話。到了1經無所不通了。後來他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因他發明了軒冕,故稱之為軒轅。又因他以土德稱王黃,故稱作黃帝。

相傳黃帝即位的時候,有蚩尤兄弟1稱是神帶的後裔全都是獸身人麵,銅頭鐵額,不含五穀,隻吃河石。他們不服從黃帝的命令,殘害黎庶,誅殺無辜。又製造兵杖刀載大弩,與黃帝為敵。黃帝遂順民意,征召各路諸侯兵馬討伐蚩尤。曆經15旬後,也未能打敗蚩尤,隻好退兵。為此,黃帝憂心仲仲盼望能有賢哲輔佐他,以滅蚩尤。有一晚上,他夢見大風吹走了下的塵垢。接著又夢見一個人手執千鈞之弩驅羊數萬群。醒來後,心覺奇怪。暗想令而為主土解化清,下難道有姓風名後的人嗎?千鈞之弩,是希望為能致遠,驅羊數萬群,是牧人為善,難道有姓力名牧的人不成?於是便派部下在下到處訪尋這兩個人。結果在海隅找到了風後,在澤邊找到了力牧。黃帝以風後為相,力牧為將,開始大舉進攻蚩尤。在涿鹿郊野,兩軍擺開陣勢大戰。蚩尤布下百裏大霧夜不散,至使兵士辨不清方向。黃帝便令風後造指南車。與此同時,西王母也派玄女前來,教他三宮秘略五音權謀之本。風後據之又演化出遁甲之法。夕口此,在冀州又重新開戰。蚩尤率領魑魅魍魍,請風伯,雨師縱風下雨,命應龍蓄水以攻黃帝。黃帝請來下女魃於東荒止雨,而北隅諸山黎士羌兵驅應龍至南極。最後,殺死了蚩尤,分屍葬於四處,使之不得完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