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繩彈投石機(2 / 2)

楊興邦將係著繩子的石彈,稱為‘繩彈’,將新型投石機,稱為‘繩彈投石機’。

繩彈投石機大量投入使用後,元軍在塹壕裏活動就變得很危險;於是元軍隻留幾名哨兵在塹壕裏,觀察民軍動靜,其餘人都躲進藏兵洞裏,輕易不敢出來活動。

見幸苦改製出來的繩彈投石機,這麼快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楊興邦自然十分不爽。為了將藏兵洞裏的元軍吸引出來,他指揮民軍進行佯攻。

看到民軍發動進攻,元軍哨兵急忙召喚藏兵洞裏的同伴;佯攻的民軍,到了離元軍塹壕不遠處,就停止攻擊,楊興邦則指揮繩彈投石機發擊塹壕內的元軍。

元軍上了幾回當,也就識破了楊興邦的計謀,等民軍再次佯攻時,他們就躲在藏兵洞裏,死活不出來,元軍指揮官海禎拿定主意:除非你衝進我的塹壕,我才出來,和你麵對麵廝殺,反正我的單兵格鬥能力,要比你們‘南蠻’強。

楊興邦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對繩彈做出了改進:使用陶罐做外殼,中間填充石灰粉,最裏麵填充火藥。

實戰使用時,民軍先點燃火藥引線,再將係繩的陶罐,準確發敵軍塹壕裏,稍後火藥被引爆,除了陶罐的碎片,可以殺傷元軍哨兵外,石灰粉還會彌漫在元軍塹壕裏。

元軍受不了石灰粉的刺激,紛紛跑出藏兵洞,想躲到沒有石灰粉的地方去,楊興邦乘機指揮繩彈投石機和硬弩機打擊塹壕內的元軍。

隻可惜民軍手中的火藥,數量非常有限,所以‘陶罐石灰火藥繩彈’的使用,受到了極大的限製。同時,元軍也很快找到了,緩解石灰粉襲擊的辦法:在藏兵洞口安裝擋風板。

嚴鎧敏銳地看出了火藥繩彈的神奇威力,便去找秦起,商討能否在嶽州附近,建立生產火藥的工坊。

雖然近期秦起不斷外出‘化緣’,並且也獲得了民眾的大力支持,但民軍的總體經濟狀況,還是捉襟見肘的。

民軍由**速壯大,花費也同步增長;水軍的開銷更是驚人:近期水軍正在建造兩艘大型戰船,它們的建造費用,幾乎占了民軍總開支的四分之一。

秦起、何宜良和嚴鎧,仔細盤點了一下民軍的家底,得出的結論是:民軍暫時還沒有餘力,大量生產火藥。

嶽州南門外,阿裏海牙調整了攻城方向。

上一次攻城,元軍已經登上城牆,但被宋軍城樓上的守城弩打退;所以這一次,阿裏海牙要先解決掉宋軍城樓上的守城弩。

正對著城樓,新的土台已經建成,元軍的兩台巨型投石機,也已經被轉移過來,開始了

城樓不如城牆那麼結實,雖然梁永庚命人披上了濕草簾子,但在兩台巨型投石機,夜以繼rì的輪番轟擊下,最終還是像軟泥一樣,散了架。

城樓一倒,阿裏海牙就命令部將顯韞,發起試探攻。

顯韞帶領所部官兵,架雲梯登城,百夫長拓仄,率先登上已被夷平的城樓。

城樓上空無一人,拓仄探頭向內一看,連城內都沒有人影。

帶著滿腹疑惑,拓仄率領手下士兵,沿著城牆內陡峭的階梯,衝下了城樓。

臨近南門的街道上也空無一人,拓仄想不了那麼多,急忙命士兵去打開城門。

元軍士兵們,開始搬開頂住城門的土包,雖然要搬開那些土包,還需要不少時間,但看著越來越多的元軍從城樓上下來,拓仄心中的忐忑,也漸漸平息下來。

離城門不遠處,一處高大民宅的房頂上,梁永庚正在觀察著城門口的情況,他屬下的軍官們,則滿臉焦急地看著梁永庚。

把元軍放進城內再打的戰法,讓宋軍將領們,都捏了一把汗。

內城城樓上,高世傑也頗為緊張地,注視著南門附近的戰況。雖然高世傑對梁永庚很有信心,但麵對縱橫下的元軍,高世傑是不敢掉以輕心的。

眼看元軍控製了南城門,高世傑拿著望遠鏡的手上,也不禁出了汗。

信心十足、好整以暇的梁永庚,終於發出了戰鬥命令,散布在民宅屋頂上的守城弩,對著城門附近的元軍,密集發shè。

突如其來的箭雨,讓元軍紛紛倒下。拓仄被了大腿,他痛苦地伏在一個土包後,一時不知道該如何進退。

此時宋軍的卻出乎意料地暫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