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軍將領峻野亭發現衝過來的居然是重騎兵,心中也一下涼了大半截,但事已至此,也絕無退卻的道理,於是他狂吼一聲,舉著長槍迎了上去。
他的護衛、副將們見主將如此,自然也隻能緊跟上去,準備拚死一搏了。
-
正對著峻野亭衝過來的,正是新任重騎兵副統領施智豪,三月前他還隻是一名普通的重騎兵校尉,因為機智靈活兼勇力過人,短時間內被何宜良連續兩次破格提拔。
這位剛剛上任的新官殺敵心切,急急衝在了隊伍的最前麵,甚至把何宜良也稍稍甩下了一段距離。
峻野亭和施智豪對刺,施智豪的槍更重更長,施智豪的馬更快更猛,施智豪的招法更快更妙!
施智豪的長槍刺中了峻野亭的胸膛,峻野亭的長槍隻是稍微掃到了施智豪腰間的鐵甲。
峻野亭頹然墜馬。
施智豪幾乎沒有停頓,繼續向前麵峻野亭的護衛們衝去。
-
元軍騎兵與民軍重騎兵一接觸,立刻一片片倒下,從根本上,這是兩種不同兵種的差別造成的。
以前何宜良在南方漢人中選重騎兵,很難找到到合適的人選,現在民軍中大部分是北方漢人,還有不少女真、契丹人和黨項人,從中選擇出來的重騎兵,一個個身強力壯強悍無比。
何宜良還發明了一種新的戰法,叫做鋸齒戰法:首先,民軍重騎兵的隊形邊緣形如鋸齒,這個大家很容易理解,但更重要的是,要讓各隊互相配合的騎兵,在進攻節奏上,形成一種類似鋸齒的錯落有致。
重騎兵要想最高效率殺敵,最好是始終保持較高的衝鋒速度,這也是何宜良發明鋸齒戰法的初衷。
今實戰使用的效果,果然非常棒,何宜良心中又自戀了一把。
-
重騎兵大戰普通騎兵的結果,沒有出現任何意外。八千多元軍騎兵被風卷殘雲般消滅,後麵的元軍反應過來,趕緊四散逃命去了。
雖然這支元軍的整體戰鬥力不強,但騎馬逃跑的基本功倒還是保持得很好,於是元軍轉眼就逃得煙消雲散了,看到元軍逃命的速度,你就知道什麼叫做‘馬背上的民族’這句話的含義了。
這樣一來,高師誠的四萬普通騎兵根本沒有派上什麼實際用場。
趙普是個特別嚴謹的人,現在卻看到了這麼一個有些滑稽的場景,心中不禁有些詫異:這些魚腩騎兵,真的是成吉思汗的‘之驕兵’嗎?怎麼這麼不經打呢?
-
伯顏想了一圈,發現確實無兵可調,便將眼光放寬些,在更大的可能範圍中去尋找。
先看遼陽東邊的高麗國,他們一直十分畏懼元朝的威勢,如果讓他們出兵相助,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
但這些軍隊的戰鬥力和戰鬥意願就很難了,如果元軍在戰場上處於優勢地位時,可能還可以發揮一點作用,而一旦元軍有一絲敗象出現,估計他們立刻就會潰散。
伯顏的結論是,高麗軍可以用做‘儀仗隊’,但真的不能指望他們去打仗,尤其是硬仗。
-
伯顏想來想去,看來看去,發現就隻剩下蒙古最東麵的乃顏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