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州軍和我等沒有橫向的聯係,而且就算是雲哥哥告訴他們耶律大山的謀劃,隻怕李仙重也未必會聽。”孟青雲歎了口氣,轉而道:“如今就是不知道朝廷那邊能不能看出端倪來。”
“看不出來,就算是看出了,也阻攔不了李仙重,甚至於有可能會有其他豪門推波助瀾。”孟從雲看著兩人道:“事到如今,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不用管了,隨他們去吧。”
孟從雲這邊匆匆安排幽州境內的兵馬快速集結應對的時候,消息也伴隨著他和沙必成一前一後緊急送到帝都,而快速在朝堂之上掀起巨大的波瀾。
“老愛卿,這李仙重派兵東出,應該不會牽連北麵的頡利人吧?”洪熙皇帝沉吟半晌之後還是有些不確定的朝著竇叢問道。
“陛下,頡利人的視線一直在西域,自從耶律人進入燕地之後,雲州方向的戰事都停了兩年了,此時他們應該不會南下,這正是並州兵馬東出,支援燕地,快速掃平耶律大山的好機會啊。並州十幾萬大軍一旦進入易州,勢必能夠快速影響戰局,這是生力軍,不是此時幽州戰場之上其他各路人馬久戰力疲,自然能夠起到中流砥柱之作用。”孟昭圖在竇叢尚未回答之前就匆匆出列,朝著洪熙皇帝道:“陛下應該立即下詔書,責令李仙重盡快率主力兵馬跟進,和耶律大山在易州決戰。想那燕軍在連山鎮連續和耶律人鏖戰數次,兵力耗損嚴重,此時就地停頓即可,將戰場移交給並州軍,一樣能將耶律人徹底打敗。”
他的話得到了太子一黨所有人的支持,甚至於不少人都覺得應該立即派遣人手北上,和並州軍一起接替燕軍和南線兵馬,從而將這最後的耶律人徹底圍殲,從而取得這場耗時三年多的大戰的最終勝利。
這一次,連帶著寧王黨的其他人也跟著附和,一時之間滿朝文武,除了少數人冷眼旁觀,其他人全都跟著上奏,一下子讓洪熙皇帝自己都跟著恍惚起來。好在這個時候,對方想起了孟從雲的奏報,所以顧不得答應其他人,急急忙忙將其翻了出來。
“老愛卿,朕的懷化將軍似乎並不讚同李仙重出兵易州,你覺得如今該怎麼辦?”洪熙皇帝雖然朝著竇叢發問,但是言語之中的意思卻開始徘徊不定。
“陛下應當相信懷化將軍。”竇叢隻是一句話,但是卻說得洪熙皇帝臉色一震,也一下子讓朝堂之上原本鼓噪的聲音戛然而止。
“父皇,兒臣以為,寧遠郡侯的意見乃是中肯之舉,應當速速傳訊李仙重,率部盡快進入易州,接替燕軍各部戰鬥。”此時太子快出出列,開口道:“燕軍久戰之下,必然力疲,而且這三年大戰,燕軍各部勞苦功高,這個時候也該是給其他各部一點立功的機會了,否則的話我大晉兵馬總不能全都指望著燕軍來打仗吧?那日後豈不是要讓這等忠勇將士時刻奔波,這也不是愛護燕軍和懷化將軍之舉。”
“說的也是,朕的燕軍和懷化將軍已經扛過了最艱難的時刻,這等鐵血將士不應當在這種戰鬥中消耗戰力。”洪熙皇帝聞言一愣,隨即道:“老愛卿擬旨,責令懷化將軍立即統領南線各部兵馬收複幽州,將耶律大山交給並州軍解決。另外給李仙重傳訊,並州軍也要聽從懷化將軍的節製,前線征戰,朕給懷化將軍極權,危急時刻,所有參戰各部,必須聽從懷化將軍指揮,違令者,軍法從事。”
這等奇異古怪的安排在廷議之後快速傳到了帝都各處,也讓所有人都在暗自猜測其中的意思,唯有此時徐興夏那邊無言的歎了口氣,轉而朝著戴胄等人苦笑道:“並州軍算是徹底完了,讓他們對陣耶律大山,不被打進河東那就是怪事。”
“大郎君,也不至於如此吧,並州軍也是北境邊軍,而且其戰力未必比燕軍差多少,就算是陛下有心平衡北方各大豪門勢力,此戰並州軍將耶律大山拖在易州當無問題吧?”劉盛搖了搖頭之後道:“如何會有這等消極之念頭?”
“你看不出來嗎?七公子上書反對,而且燕軍迄今為止都未曾主動追上去,那說明決戰之勢還不曾到來。”徐興夏轉頭看著對方道:“沙場對決,滿朝文武沒有人比他這位身處一線統兵大將看的更清楚,而且沙必成不也是這個意思嗎?那就說明他二人對於目前的戰局有著清醒的認識。這一點李仙重能看得到嗎?其次,耶律大山雖然敗給了七公子和燕軍,但是手中還有二十萬大軍,那是二十萬精銳騎兵啊,並州邊軍有多少人?就敢出關和耶律大山決戰?十幾萬步軍對陣二十萬騎兵,鄭弘毅和徐州軍的遭遇難道還不夠慘重嗎?難道還要再來一次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