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新(1 / 3)

{} 第三百七十章 新

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超教育係統的出現,整個世界大戰的格局與曆史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勝利的平最終倒向了同盟國一方。

戰後的世界格局也因為這種史無前例的超級科技的影響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被柏林條約遏製住軍事擴張腳步的英、法、俄等國雖然目前受製於人,但在他們內心深處,想要最終擺脫勝利國控製的想法一刻都沒有停歇過。

協約國之中受到影響最的美國也是最先恢複元氣的國家,美國基礎工業能力非常雄厚,一戰結束時雖然美國工業規模已經縮到低於一百億美元總量,但相比於中國在一九一八年創造的三十億美元世界第二的工業產值,他們還領先了好幾倍。

而且美國的人口隻有中國的一半左右,他們人均工業化水平沒有在中國短短的建國五年的飛速發展之中被超過去,這一切當然也受益於各國盛行的貿易保護政策,倘若是世界市場全麵向中國開放,中國的技術將很快風靡全世界,勢不可擋,各國工業品市場將出現巨大的衝擊。

不過生產產品需要大量的資金,依靠政fu投資和民間投資的中國在技術上層出不窮,遙遙領先,但國民經濟的曆史長期積弱表現,使得民族和國家資本還沒有完成大規模的積累過程,中國國內的投資能力還遠不及美國,甚至於與占領了大量海外殖民地的德國相比,也好不了多少。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使得整個世界都站在了一個新的起跑線上,雖然中國以世界第一軍事強國和戰勝國的身份要求世界各國對自己最大限度開放市場,但世界各國對於中國的科技和經濟威脅早已有所提防,他們明白擁有超級係統的中國輕易就可以在技術層麵打敗他們,輕鬆占領全球市場,那一遲早會到來,隻不過中國還需要幾十年的積累才能完成資本的大規模擴張,才能真正占領整個全球市場。

戰爭宣告結束之後,兩大軍事集團也隨即宣告解體,中、德等國的蜜月期也宣告終結,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與矛盾在戰後漸漸集中體現了出來。

中國對於全球市場的開放度要求,不但威脅到了美、英、法、俄等國的經濟發展安全,而且對於德國、土耳其等戰勝國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所以戰後的一兩年內,世界各國雖然尊崇中國為第一大軍事強國,領導世界大部分地區的地位,但在國防、經濟、教育、科技等領域,各國都對中國的擔憂沒有絲毫減弱,世界範圍內自發地掀起了一股明裏暗地抵抗中國商品過度擴張的勢頭。

戰勝國德國等國更是繼續奉行著貿易保護主義,對於他們迫切需要的中國技術,放開來引進,對於威脅到本國民族工業發展的中國產品,他們則采取了限額采購政策,防止本國工業發展受到過大的衝擊。

其它國家如日本、南美、印度等地區表麵上和中國是友好夥伴關係,但對中國的忌憚也非常明顯,世界都在擔心未來的中國發展過快,將威脅到整個世界的安全,一股遏製中國的熱潮和論調在全世界範圍內悄然升起。

中國威脅論這個本來是在二十世紀後期才會出現的論調,早在一戰之前就被美日等國悄悄提出,戰後更是暗中發展到非常嚴重的地步,各國關於中國將來會吞並全世界的看法紛紛浮出水麵,雖然各國政fu為保持和中國的友好關係,對於本國學術界和軍政界等領域對中國的威脅言論盡力加以製止,限製媒體和團體發布關於這方麵的論述,但各種報或是其它難以遭到政fu控製的渠道也陸續放出了大量關於中國威脅論的消息。

這種中國威脅論的論調比之於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威脅論要強烈很多,因為擁有超強科技潛力的中國被認為會在未來幾十年內在經濟、政治、軍事、科技等諸多領域迅速將美、德、英、法、俄、日、印等國遠遠地拋到後麵去。

有觀察家認為,中國的經濟總量將由現在的全球百分之十左右的規模,迅速擴張到全球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是更大的規模,工業規模更是會全麵壓倒其它國家總和,由此帶來的國家巨大規模的財政收入將使得中國在軍事發展上不但有了技術超前的保障,而且資金也可以肆無忌憚地使用到軍事領域,用於大規模軍事擴張,一個史無前例的超級軍事強國即將誕生。

幾十年後,振**的軍事實力將遠遠地將世界各國拋到後麵,中國將擁有一支可以輕易控製四大洋的海軍艦隊,和取得世界範圍內製空權的能力,最為關鍵的是中國陸軍將強大到很有可能會達到有能力征服全世界的規模。

當然陸上戰爭是最為難以為繼的,世界這麼大,地理和人文環境如此之複雜,要占領世界全部陸地,如果沒有幾個幫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大戰爆發的範圍過廣,戰線拉得太長,時間長了,戰鬥將很難為繼下去,每個占領區的被占國家組織的遊擊戰爭將會使得戰爭進程受到很到的限製,占領方不得不派出大量的人員防守被占區,這將大大束縛他們的財力和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