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慕尼黑城內的戰鬥迎來了最後的高潮。近四十萬德軍圍攻部隊從四麵八方發動進攻,十數萬蘇軍部隊據守的西城區籠罩在戰爭的暴風驟雨之中。
在伊薩爾河以東的一片街區,佩戴著德國陸軍第5輕步兵師袖標的官兵們毅然帶著滿身倦怠與傷痕投入這場至關重要的戰鬥。後方的德國炮兵不斷向空中發射照明彈,殘破不堪的街道從黑暗中顯露出來,一支支以連、排為單位的德軍部隊緊跟著為數不多的裝甲車離開陣地向西推進——直接衝向敵方陣地對人們的精神亦是一種另類的考驗,尤其當裝甲車無意碾過那些一息尚存的蘇軍士兵,撕心裂肺的嚎叫聲令人心悸。
“注意腳下!保持警惕!”
經驗豐富的士官們一邊步快跑,一邊提醒剛剛適應軍旅生涯的青年們。戰場上的屍體橫七豎八,這其中不乏裝死或者被炮彈震暈的蘇軍士兵,但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去清理戰場。模糊的視線中,投入反擊的德軍部隊正以一條歪歪扭扭的散兵隊形向著並不明確的目標推進,黑暗中,嘩嘩啦啦的腳步聲聽起來少也有千人,官兵們身上的水壺、刀鞘、手榴彈等物件相互摩擦,發出特有的悉索聲。接下來是會遭遇到蘇軍有組織的抵抗,還是演變成為一場暢快的擊潰戰,誰心裏也沒有底。正常情況下,步兵們將在遭遇抵抗後放緩腳步甚至直接穩妥地停下來構築新的陣地——它們不需要以標準戰壕的模式出現,如果時間急迫,士兵們甚至來不及挖掘一條可以側著容身的射擊掩體。
在即將穿過戰場的時候,德軍散兵隊列終於遭到了蘇軍攔截。德什卡重機槍響亮的吼叫聲中,暗紅色的光點在視線中中亂竄,不少德軍官兵應聲倒下,但這些蘇軍機槍並沒能阻擋住德軍的反擊腳步。黑暗中。火光暴露出了這些機槍的準確位置,稍事調整,德軍隊列中的輪式裝甲車便以機槍和機關炮進行逐一清理,而德軍步兵們也不甘示弱。由於戰鬥發生時雙方之間的距離還不到00米,就地射擊的g4能夠憑借射速優勢輕而易舉地壓製對方,不等步兵們攜帶的輕型迫擊炮加入戰鬥,蘇軍遺留下來的機槍組就已經被清理殆盡——前沿陣地上的蘇軍官兵幾乎都沒有組織起像樣的抵抗來,在快速行進了十來分鍾之後,跟隨裝甲車輛投入反擊的德軍步兵已經將先前的戰場已經被遠遠拋到了身後。
穿過了白已進行了反複衝殺的街區,德軍官兵們逐漸深入到了蘇軍戰線縱深。自從一個多星期前丟失這些區域以來,這還是他們第一次回到這裏。在亂糟糟的城市巷戰中,常規偵察很難提供有關敵人兵力配置、武器部署等相關情況,深邃的黑暗中突然火光一閃,火炮射擊的轟鳴聲旋即傳來,當即有人喊道:“臥倒!”
連日苦戰磨礪了戰士們的素質,也起到了優勝劣汰的作用,餘下之人莫不在關鍵時刻展現出敏捷的反應力。噴射火焰的炮口看起來就在機槍射程之內。附近兩輛德軍裝甲車幾乎在爆炸聲消逝的刹那開火了,成串的機槍子彈飛向了黑暗深處,若那是蘇軍未來得及撤退的榴彈炮。炮手們壓根逃不過如此及時的反擊——薄弱的炮盾根本不能抵擋住機關炮的掃射。可是德軍這邊還在射擊,黑暗中突然出現了第二次和第三次火光閃耀,偏差不大的位置上,懵懂的黑影讓一些眼尖的德國士兵交道:“坦克!敵人的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