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蘇聯高層為前線戰況惱怒不休之時,集結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的十數萬德**隊趁著蘇聯空軍控製力削弱而主動發起反擊。盡管在這一區域投入作戰的大多是缺乏經驗的新兵,但得益於性能良好的美製裝備,加上日耳曼人骨子裏的勤奮與嚴謹,這些由赫爾曼巴爾克將軍統一指揮的部隊在為期六的進攻作戰中交出了一份讓人驚喜的答卷——他們擊敗了身經百戰的蘇軍第5集團軍,創造了以步兵圍殲敵方團級坦克部隊的光榮戰績,將蘇軍逐出了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地區,牽製了蘇軍在德國南部的兵力投入。
隨著第二次蘇德戰爭從蘇軍銳不可當轉向互有攻守的膠著態勢,在前一次戰爭中蒙受蘇軍羞辱的國家也在悄然轉變立場。以各種名義進入北海的非交戰國艦艇不斷增加,並在加強交流溝通的旗號下組建了近似聯合指揮部的部門,一批美英潛艇也在瑞典的“友好邀請”下穿過斯卡格拉克海峽駛入波羅的海;駐紮在法國、荷蘭、比利時的盟**隊自1948年以來出現最大幅度的擴增,美國陸軍裝備最好的16個裝甲師以滿編狀態集結在盟國防線背後,部分裝甲師已由德軍接手的傳聞正在動搖蘇軍基層官兵的信心。除此之外,德國戰場還逐漸變成美英等國測試新裝備的理想場所,蘇聯空軍和地麵防空部隊已先後擊落了十餘架具有典型西方風格的噴氣式戰鬥機,讓蘇軍高層感到憂慮的是,這些戰鬥機已裝備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製導武器,而蘇聯在這一領域遠遠落後於西方技術,勇敢的蘇軍飛行員不得不以較以往更大的代價來擊落對方,而在地麵戰場上,新近出現的美製線導反坦克火箭以出色的性能對蘇軍引以為豪的裝甲部隊造成了嚴重的危害,這背後的戰略意義更加讓蘇聯高層憂心……
1950年1月14日,蘇聯政府響應以美英法為主導的“聯合國”所發出的停戰建議,派出外交和軍事代表前往瑞士,與民主德國派出的代表就停戰事宜進行商談。應對蘇聯方麵提出徹查、移交、懲處第三帝國戰犯的要求,德國方麵提出了針鋒相對的要求,即蘇聯交出挑起爭端的德共人員,斷絕對這些反叛者的一切援助,且不得在與德國相鄰的波蘭、捷克、奧地利地區駐紮重兵。由於雙方都不願意接受對方提出的要求,第一次停戰商談無果而終,雙方重新在戰場上進行“對話”。寒潮影響減弱之後,兵力得到大幅度增強的蘇聯軍隊發起新一輪攻勢,但這時候在格拉芬和瓦瑟堡地區受困一個多月的蘇軍部隊已無力為繼,達瓦裏希中將以下四萬餘名蘇軍官兵向德軍投降,至此由奧地利進入德國的蘇軍兵團已不複存在,蘇軍不可戰勝的威名亦受到了根本性的動搖。
在打掃戰場、轉移俘虜之後,德軍主動讓出了爭奪激烈的維爾茨堡、因戈爾施塔特以及弗萊辛等地區,參與巴伐利亞圍殲戰的主力部隊迅速退往西部休整,深入奧地利作戰的德軍部隊亦在未遭蘇軍阻截的情況下主動後撤。1月日,蘇軍占領慕尼黑,次日又占領了圖林根首府埃爾福特,但蘇聯人在緊接著到來的聖誕節過得並不開心,因為反布爾什維克陣營的挑釁舉動愈發大膽。在相當一部分國內民眾的呼籲下,美國國會再度就援德議案進行討論和投票,由於第二次蘇德戰爭的形勢已較前一次投票時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懷著利用德**隊抵擋蘇聯洪流的遠景,超過百分之六十的國會議員投下了讚成票。按照法定程序,托馬斯杜威總統在1951年新年到來之前簽署了議案,這意味著生產力和創造力獨步全球的“美國工廠”將以公開方式向德國提供物質上的支持。在此之前,美國雖已向德國武裝力量秘密移交了價值數億美元的武器裝備,但這其中並不包括美國戰後研發裝備的各種主力裝備——為對抗蘇軍裝甲部隊而研發製造的“巴頓”係列坦克、改良型“潘興”係列坦克,為掌控戰場製空權而投入量產的f84噴氣式戰鬥機,以及數量可觀、性能出色的p51d型戰鬥機。在限製放開之後,美**方將在提供裝備援助的同時向德國派遣大量的教官,以幫助德國政府在4個月的時間裏將軍隊規模擴充一倍,取得戰場上的數量和質量均勢。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