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限定時間的一半用在調兵遣將和火力準備上,戈利科夫的冒險很快取得了收效。進攻發起後,知恥後勇的蘇軍官兵們一鼓作氣突破了德軍在市區中部的防線,四個時的激戰後,十數萬德軍已被壓縮在西郊地區,處境岌岌可危。關鍵時刻,從黑森地區殺出的德軍快速部隊逼近布倫瑞克,由於該地位於漢諾威東南方,一旦為德軍所占領,圍攻漢諾威的蘇軍部隊將有後路被斷的危險,而從不萊梅出擊的德軍部隊也在費爾登擊敗蘇軍右翼部隊,從北方迅速逼近距漢諾威僅三十多公裏的瓦爾斯羅德。在此形勢之下,漢諾威的德國守軍拚死守衛最後的陣地,從中午一直撐到了入夜。借著夜幕掩護,德軍出動運輸機向漢諾威投送了數百名傘兵和一批彈藥物資,強大的德國第集團軍也攻入布倫瑞克城區,赫魯曉夫一行人匆匆撤往安全地帶,圍攻漢諾威的蘇聯軍隊也隻能無奈吞下功敗垂成的苦果。
如果漢諾威之戰留給蘇聯人的是無盡惋惜,那麼在斯圖加特,蘇聯第4突擊集團軍的境遇就隻能用“絕望”來形容。在德國南方,複雜的地勢阻礙了蘇軍大兵團的展開,因而在這場春末攻勢中,蘇軍的進攻重心放在了德國北部和中部,南部僅由實力稍遜的第4突擊集團軍牽製對手。攻勢之初,德軍在法蘭克福以東的威爾特海姆、洛爾等地頑強阻擊蘇軍第4突擊集團軍,使之取得的進展僅能夠用米來衡量,而就在其他三個蘇聯突擊集團軍長時間受阻之際,第4突擊集團軍卻意外在法蘭克福東南方的菲爾特地區突破德軍防守,並以快速部隊包抄威爾特海姆和洛爾的德軍,連續贏得兩場擊潰戰的勝利,殲滅、俘獲德軍近兩萬人,並迅速兵臨斯圖加特城下。一枝獨秀的勝利讓蘇軍指揮官決意拿下德軍南部重鎮,未料德軍再一次上演大兵團機動作戰。僅僅兩時間,9個師的德軍部隊即從北部和西部戰線調往南部,並在運動中完成了集結和部署,各部按照嚴密的時間表投入反擊,在空軍和裝甲部隊的引領下,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蘇軍在斯圖加特南、北兩個方向的側翼部隊。當兩翼友軍戰線出現崩潰跡象時,蘇軍第4突擊集團軍便試圖脫身後撤,怎奈身後的道路已遭德軍破襲,縱使受困各部有丟棄裝備輜重的魄力,也無法從同仇敵愾的德**民手中逃脫,近三十萬蘇軍官兵很快陷入重圍。為免重蹈慕尼黑戰役之覆轍,蘇軍統帥部強令各部遠製近援,並以空投維係受困部隊補給。德軍此番雖無時之利,憑借地理和心理的雙重優勢,反過來在關鍵戰場牢牢牽製住了蘇軍部隊,尤其使蘇軍最精銳的三大突擊集團軍無法抽身南下。隨著時間一流逝,受困於斯圖加特城外的蘇軍每況愈下,德軍則步步收緊包圍圈,他們利用現代化的通訊手段對戰況進行播報,從而牢牢掌握著輿論之戰的主動權,使得蘇軍在德國的軍事行動陷入哀聲一片的慘淡境地。
至5月下旬,斯圖加特戰役事實上已臨近尾聲,蘇軍第4突擊集團軍的命運基本塵埃落定,單方麵的輿論封鎖擋不住無孔不入的無線電訊號,蘇聯的民心士氣很快又將遭受重創。在這種情況下,蘇聯人雖扶持德國布爾什維克份子在德國東部組建了所謂的“德意誌聯盟共和國”,甚至以德奧合並的幌子爭取德國民眾的支持,但在蘇軍占領區,多數德國民眾對東德的成立和所謂的德奧合並前景反響冷淡,“德意誌聯盟共和國”政府的號召力低到了可笑的地步,更談不上組建一支“捍衛國家主權”的軍隊了。麵對西方國家以聯合國名義發出的和平號召,蘇聯派出外交代表出席在葡萄牙舉行的和談,也即是第三輪蘇德停戰談判。談判桌上,蘇聯代表仍希望維持德國東西分治的現狀,堅稱所謂的“信仰自由”,遭到德國代表的強烈抨擊。基於空軍轟炸的顯著心理成效,德國代表甚至暗示下一階段可能動用原子彈武器轟炸蘇聯,而形同焦土的德國領土已無懼於任何形式的破壞。會談期間,斡旋和談的聯合國官員播放了一段未名的影像,困頓中的蘇軍官兵們在低聲吟唱《故鄉》,他們身上所體現的絕望與哀傷令每一個經曆過殘酷戰爭的人黯然失魂……(未完待續。。)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