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內亂跡象,葉赫納拉蘇泰(1 / 3)

從廣寧挫敗後,後金又連遭失利,他們歸結的主要原因,便是明軍的火器犀利。

明軍的火槍也確實不斷升級,從火繩式的魯密銃,再到燧發式的火槍,比鳥銃的威力強了不是一點半點。

這還不算重型火槍,打中人體的效果簡直能和後世的重狙相提並論。

不僅是後金官兵因此而死傷慘重,更有德格類等貝子貝勒喪命於重型火槍之下,這不能不引起後金方麵的警惕和注意。

但讓以騎射著稱的女真人改用火器,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等人,都認為是不可能,且是錯誤的。

這樣的話,能用火器的依然還是漢兵。盡管努爾哈赤的疑心病已經無可救藥,可也得承認這個事實,不得不捏著鼻子謹慎地使用漢兵。

而在與明軍的激烈作戰中,從戰場上得到傷亡明軍遺落的火槍,也不是難事。這也為仿製創造了第一個條件。

但建議仿製明軍火槍,使漢兵增加防守能力,皇太極等人顯然想得太簡單了。

如果隻是仿造少量火槍,就是燧發式,也是能成功的。但廢品率肯定會很高,光彈性鋼片就不知道要試過多少鋼鐵鍛打,才能造出幾片合格的。

而要大量生產製造,依後金的資源、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則是不可能的。光是合格的批量鋼材,他們就不具備製造能力。

要用傳統的卷鐵皮、鑽槍膛的工藝,承壓不夠,使用時極易炸膛。畢竟明軍現在使用的火槍,在裝藥量上要超過鳥銃,重火槍更是達到了三十多克。

如果朱由校知道建虜竟然要仿製火器,恐怕要笑出聲了。

論資源、生產能力、技術水平,甚至於比人力,使用火器和明軍抗衡,隻能用“找死”來形容。

農耕國家對遊牧、漁獵民族的優勢就在於此,隻要運用得好,就能具有碾壓的力量。

而文明或科技領先,當然也不是勝利的保障,還需要內部的團結和穩定。宋明的滅亡,就是明證。

所以,就算後金掌握了與明朝同等的生產科技,也無法擊敗沒有內患的大明帝國。

更何況,現在大明帝國的皇帝,還是一位穿越者,具有別人難以企及的戰略眼光,以及對敵人深入骨髓的洞察力。

白了,不管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被朱由校看得透透的。他們將有的舉動,甚至是心理變化,都逃不過他的算計。

就象現在努爾哈赤對於漢官漢將的猜疑和清洗,朱由校的推波助瀾使其更加嚴重。為何盡全力保證劉興祚反正的成功,就是出於這樣的考慮。

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以及後金的高層,肯定是想不到這些的。如果他們是走一步看一步,朱由校則是走一步看三步,步步領先。

皇太極並不知道自己的建議會讓大明皇帝偷笑且鄙夷,得到父汗的允許,便告退而出。

出來之後,皇太極的臉色變得鬱鬱,步履也變得沉重。

被奪了旗主之位,意味著在父汗心中的失寵。但這還不算完,鎮江的納拉忠明還在不斷地給他添堵。

時不時就有被明軍俘虜的女真人被放回來,給皇太極捎來納拉忠明的書信。

不是攀親戚,就是勸皇太極棄暗投明,他願以建州衛指揮使的職位相讓,並保證明廷會既往不咎。

這明擺著是挑拔離間,皇太極現在連信都不看,不敢看哪!連送信的人都讓他殺了好幾個,書信則直接撕碎燒毀。

但這依然不能讓皇太極釋然,他相信父汗也肯定能獲悉消息,並對他的疑心會越來越重。

為什麼就給你一人送書信?父汗的猜疑難道沒有道理?你毀信殺人又害怕的是什麼?

有口無處辯,且是越辯越黑。把送信人交給父汗處置,皇太極有想過,但覺得也不是好辦法。

皇太極重重地歎了口氣,明廷這個簡單至極的離間計,卻讓他愁悶苦惱。

更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明廷為啥就可著他一個人坑,還樂此不疲呢?難道就不能換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