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爺。”王體乾進殿後躬身施禮,呈上最新的文件報告。
身為掌印太監,王公公是排名第一的太監。可是,現在也見老了,也不能和桃嫣賽跑,來向皇帝報喜了。
皇帝也不再是青年,全身上下都是成熟的氣質,這並不在相貌,也不是胡須所表現出來的。
伸手接過文件,皇帝打開簡單閱看,便笑著點了點頭,把文件放到了桌案上。
不戰而屈人之兵,形容得並不貼切。倚仗著越來越強大的軍力,皇帝確實從談判桌上得到了本該用戰爭來獲得的利益。
葡萄牙人終於低頭,與朝廷簽訂了同盟協議,共享雙方的海外基地。
大明的呂宋、坤甸、淡馬錫、沙廉等,葡萄牙人的馬六甲、錫蘭,以及印度東海岸的據點,成為雙方共同使用的基地。
對於葡萄牙人來說,在亞洲,明國海軍已經是不可抗衡的軍事存在。而本國勢力的衰落,以及荷蘭、英國的強勢,使得他們占領的亞洲據點岌岌可危。
在三島海戰中,英荷聯軍擊退了葡萄牙人,使其喪失了對霍爾木茲海峽的控製權。
荷蘭人與柔佛王國又聯合攻擊馬六甲,雖然失敗,但這意味著荷蘭人與南洋本土勢力聯合的開始。荷蘭人侵奪葡萄牙人在遠東的殖民體係,將會愈演愈烈。
而與明國聯盟,既可以抵禦荷蘭人和英國佬的侵奪,甚至還能從他們手中搶奪地盤。
況且,這是合則兩利的盟約。別以為明國的軍力不足以擊敗葡萄牙人,在亞洲,明軍海軍已經是霸主般的存在。
給你們點麵子,先禮後兵。葡萄牙人見識過呂宋西班牙人的悲慘,並從此被逐出亞洲市場。
所以,談判進行得還是相當順利。在實力麵前,皇帝也不相信葡萄牙人會不屈服。
如果談判破裂,那就打唄!憑葡萄牙人在亞洲的實力,比打西班牙人還要輕鬆。
也正因為葡萄牙已經衰落,皇帝才選擇與其聯盟。這既是通向歐洲的窗口,又能通過葡萄牙人在航海上的經驗,獲取更多的海外之地。
比如霍爾木茲海峽的控製權,皇帝就不憚於和葡萄牙人聯手,再從英國和荷蘭人手中搶過來。
至於荷蘭人,皇帝並不急於開戰,爪哇那塊地方先讓他們占著,商貿也繼續保持。
等到英國和荷蘭打起來,打得荷蘭人元氣大傷時,才是皇帝收漁人之利的時候。
知道曆史的走勢就是好,皇帝能將其利用到最大限度。
而有了葡萄牙人在印度東海岸的據點,明國海軍進入印度洋,西南土司聯軍的軍事行動,便可以展開了。
皇帝突然一哂,厭煩的感覺又襲上心頭。
什麼衝出亞洲走向世界啊,什麼日不落啊,怎麼就提不起精神呢?遠不如和嬪妃互動,和兒女們嬉戲玩耍,那麼開心暢懷。
老了嗎?是心累啦!
“送去內閣,由他們擬個計劃呈上來。”皇帝意興闌姍地指了指桌案上的文件,沒有了再度細看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