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妙計?詭計? 上(1 / 2)

“好計!”聽了封的建議,蔣介石興奮的大叫道:“子冰先生之計大妙,這下我倒要看看蘇聯人還有什麼借口賴著蒙古不還?他們要是不還的話,恐怕這張好人麵具也就戴到頭咯!”

“介石!”孫中山對蔣介石的態度略有不滿,在國民黨內部現在支持聯俄聯共的人不多,反對的不少,原以為蔣介石是支持的,現在看來也不是這麼回事。“蘇聯和GD都是講信譽的,隻要我們北伐到了北京,他們肯定會交還蒙古的。不過子冰的這個提議倒是可取的,蘇聯人就算對我們不放心也不至於不放心GD吧?他們可是一家人,我這就提議讓GD人代表國家接管蒙古。不過那個毛ZD已經內定了我們國民黨的農民部長,西北軍政委員會你們還是推薦別人吧。”

“對,總理的對,西北軍政委員會那麼重要,應該由我黨的同誌掌握。”胡漢民眼睛裏也隻有槍杆子,不知道農民的力量。“我黨應該牢牢的掌握住武力,武力才是革命成功的基礎。”

羅耀國搖搖頭表示反對。“總理、展公,農民部不能給GD,這個部應該掌握在我黨手中。各位,你們覺得我們奪取革命初步勝利以後能給農民多少實惠?我們能滿足農民的要求嗎?我們是來拯救他們還是來剝削他們的?”

孫中山聽了羅耀國的言論略有些不快,眉頭輕輕的擰起。“輔文,你是什麼意思?我的三民主義其中就有民生,農民自然包括在民生主義之內。”

“那請問總理,總理現在已經完全掌控了廣東,總理打算給廣東農民帶來什麼好處?是沒收了地主的土地分給他們,還是免了他們的田賦?”羅耀國的聲音很輕,可是孫中山聽來卻十分刺耳。

中山先生搖搖頭道:“這些都是做不到的,你提來做什麼?”

羅耀國站起身來向孫中山鞠了一躬道:“請總理原諒職部的冒昧,職部以為我黨掌握政權以後能夠給農民的利益寥寥無幾,根本達不到農民的期望。我們要維持軍隊、維持政權還要辦教育辦工業這些開支最終還要工農來承擔的。”

“那按照你的法,工農運動就不要搞了?”孫中山冷冷的問。

“搞肯定要搞,但是具體怎麼搞我們應該學蘇聯,蘇聯是世界革命的中心,是茫茫黑夜中的指路明燈。”羅耀國到這裏微微一笑。“蘇聯允許工人罷工嗎?允許農民抗稅嗎?允許別的政黨去蘇聯的領土上組織工會、農會來和他們做鬥爭嗎?蘇聯GD允許一條槍一粒子彈在黨的控製之外嗎?蘇聯組織了共產國際專門到別人的地盤上去發動工農搞鬥爭,在自己的地盤上卻要維持穩定。因為隻有維持穩定,蘇聯的經濟和工業才能發展,蘇聯才能成為強大的國家,蘇聯GD的地位才能穩固。”

“好!輔文果然是留過洋的見識就是非凡!”胡漢民聽了羅耀國的建議拍手叫好道:“總理,漢民以為總理應該在廣東開始訓政。”

“訓政?怎麼個訓法?”孫中山反問道。

胡漢民笑了笑問羅耀國道:“輔文有什麼建議嗎?”

“職部以為,總理之所以要訓政就是因為人民受教育程度太低,很難分辨是非,所以沒有辦法搞民主,才不得不訓政的。因此訓政的關鍵就是教育,職部聽日本在從中國得到甲午戰爭賠款以後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教育經費中去了。所以應該首先建立起全民免費義務製教育,所有牢固根據地都應該讓所有適齡兒童進入學校,我們應該提供六年的基礎教育。此外訓政一定要有期限,不能無限製的訓下去,應該以培養一代人才為限,一個人從學讀到大學畢業應該要讀十六年的書。我們的訓政期應該定為十六年,期滿以後還政與民。”

中山先生想了想又問:“你的意思是我們每拿下一個省就訓政十六年,除了教育我們就不要為人民做些別的嗎?”

羅耀國笑道:“如果能為國家培養一代人才,我黨還有什麼不滿足的?而且在今後的很多年裏我們還要為國家建立起基礎的重工業,使國家可以抵抗住列強的侵略,實際上這項工作和教育也是分不開的,工業需要有文化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軍隊也需要有知識的士兵和軍官,靠文盲在現代社會是什麼都做不了的。”

當然,羅耀國的這番話的不一定正確,他這兩世為人都是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因此就想當然的以為隻有受過教育的官兵才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力,對於毛ZD的人民戰爭理論,他所在的環境是沒有辦法接觸到的。

“要讓全部適齡兒童都接受免費教育,要多少錢啊?”孫中山想到錢便不由得為難起來了。

胡漢民在心裏略微一算,便有了答案。“廣東有三千萬人,其中青少年約七、八百萬,如果要為所有人提供免費教育,恐怕我們就沒有錢養軍隊了。不過這件事也不是不能辦,隻是我們隻能提供最最基礎的教育,嗯,就是水平很低,隻能讓這些孩子認得些字,會簡單的算術而已。這樣的話稍微有點錢人家都會把孩子送去上高水平的私立學校,我們大概要負擔四百萬人的教育,給他們每一百人配一個老師,差不多需要四萬名教師,每個教師一年發一百元工資就是四百萬!此外還要課本,學校我們可以征用一些祠堂,廟宇,也可以讓各村鎮自行解決。差不多每年有八百萬就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