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一九四零年三月二十三日,日本帝國閑院宮載仁親王在日本本土防衛總軍主要將領的擁立下,在日本古都京都禦苑之內宣布繼承大和王朝的皇統,登基成為第15代日本皇(和崇仁一樣都是15代),並且改元“統和”。同時派遣淨土真宗本願寺第代法主勝如上人(大穀光照伯爵)充當“內交僧”,前往東京向崇仁皇和日本國民黨政府表達和平統一的意願。
同日,中國國民政府發表聲明,宣布隻要京都政府同意履行《中日親善條約》所規定之義務,中國政府將不會幹涉日本“東西朝”之間的紛爭,同時宣布對日本帝國實行軍事物資禁運,以促進其國內和平迅速實現。京都方麵喜出望外,當即表示接受。而東京方麵卻暫時保持沉默。
次日,德國、意大利、俄羅斯三國發表聯合聲明,對於日本國內所出現的分裂內戰局麵表示遺憾,並且宣布三國對於日本“東西朝”雙方均不持任何立場,也不會幹涉日本內戰,隻是希望日本“東西朝”當局都可以保持冷靜,避免日本國內局勢進一步惡化。
美國和自由英國方麵也在京都朝廷成立的第二發表聲明,督促仍然堅守瓦胡島頑抗的日軍盡快放下武器向中美聯軍無條件投降。美、英方麵可以確保所有投降的日本官兵可以得到人道的對待,所有瓦胡島上的日本非軍事人員的人生安全也都可以得到保障。對於日本的“東西朝”,美英兩國也同樣表示不持任何立場……
而G國際和日本GD則在京都朝廷成立的第三才作出反應。日本GD領袖兼東京方的日本第四軍司令官野阪參三一日之間連發七道作戰命令。要求日本本土防衛總軍所屬各部立即向日本第四軍以及日G遊擊隊繳械投降;命令第四軍第10師團組成北陸討伐軍。向富山、石川、福井等縣進發;命令第四軍第11師團組成陸奧討伐軍向新瀉縣北部、福島縣、山形縣等方向挺進;命令第四軍第1師團組成甲信討伐軍向長野縣方向開進;命令尚在遠東共和國的日本解放軍組成東北討伐軍,立即海運至日本青森縣一帶登陸;號召原日本本土防衛總軍轄區內的貧下中農和勞動人民發動暴動,推翻偽皇載仁的反動統治。建立人民政權;號召偽皇載仁所控製的軍隊士兵發動暴動,驅逐或消滅忠於載仁的反動軍官,建立革命工兵委員會!
麵對日本GD高漲得有些過了頭的革命熱情。東京的日本國民黨當局和中國日本方麵軍司令官蔣J石也不得不舉行緊急會議製定對策。會後,東京政府的陸軍省和參謀本部聯合下達軍令,命令日G所控製的第四軍不得越過防區,擅自發起進攻,也不得擅自接受京都方麵所屬部隊的投誠。同時宣布,由中國方麵派出船隻前往大阪迎接京都方麵的談判代表勝如上人前來東京舉行“東西朝和平統一談判”。
總之,日本方麵現在是亂成了一鍋粥,忽而有和平的曙光。忽而又戰雲密布,這戰雲之中又隱隱有雷,而這雷聲就是日本各地愈演愈烈的“米騷動”,種種亂象,仿佛都預示著一個驚動地的大時代,在日本這塊土地上,才剛剛開始!
……
“輔文。剛剛收到川島芳子發來的密電。日本國內的糧食儲備,即使以最低限度保持供應,也僅能維持到6月底!京都方麵還有東京方麵現在的頭等大事都是解決糧食問題。還有,日本國內的許多大城市連日來都發生了大規模的米騷動,背後似乎有日本GD的影子。”
這清晨。羅耀國剛一睜開眼睛,還沒有來得及從舒適柔軟的大床上起身,早已經穿著整齊的娜塔麗就拿了一大堆的電報開始彙報。語氣雖然急促,但是那張依舊是風情萬種的俏臉兒上卻好像透出一些兒幸災樂禍的笑意。難怪這個女人會和羅耀國走在一起,還真是有一些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意思。
日本國內這段時間的情況也的確讓人感到滿意,特別是日本GD在G國際的指導下,還真是會來事兒。原本已經夠混亂的局麵,在他們的攪和下,現在變得更加混亂!野阪參三的那七道命令雖然算不上是招招要命的絕殺,也的確是讓日本東西兩個朝廷好一番手忙腳亂。
特別是梨本宮守正王指揮的控製日本東北陸奧地區的那支還沒有決定要效忠哪個朝廷的軍隊,更是在日G兩路大軍的夾擊下來了個一潰再潰,不到半個月,就接連丟掉了新瀉、山形、秋田、青森等縣。控製“東朝”的日本國民黨看到這樣的局麵,也終於忍耐不住,派出使者帶著法幣和委任狀收買了梨本宮部下的好幾個師團,兵不血刃奪取了群馬、櫪木、茨城、福島四縣,也算是大大擴展了地盤。而日本方麵軍的蔣J石這回也算是機敏,直接以“履行《中日親善條約》”為借口,派兵在北海道登陸,把整個北海道全都置於中國的保護之下了!當然,北海道的民政還是由東京方麵派出的官員負責的。
而唯一有些不如人意的,就是瓦胡島上的二十來萬日本鬼子還在死扛!自從確認了裕仁皇的死訊之後,中美聯軍對瓦胡島就采取了以戰迫降的策略。畢竟誰都不希望為這個防守的好像鐵桶一樣的島付出太多的生命了。而且珍珠港裏麵可還有大半個日本聯合艦隊,以及八艘完全可以修複的原屬於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戰列艦!這對急需要海軍艦艇來奪回加勒比海製海權的美國來,幾乎是上掉餡餅的好事……不過瓦胡島上的日本守軍似乎也知道自己手中還有些籌碼。因此死活不肯投降,非得要談判議和,似乎還想謀求一個體麵的下場。
羅耀國伸了個懶腰。從床上坐了起來,一邊穿衣服一邊對娜塔麗笑道:“咱們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我國曆史上每一場亂世背後多多少少都饑荒在推動,饑荒實在是動亂和革命最好的土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