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兄,我知你為人剛直不會在驗親一事中作假,可假若大皇子與二皇子皆非楊睿親生,你當作何選擇。”
這是昨晚楊平安夜會李白時,說的一句話,曾困擾了李白一宿。
看著眼前器皿內的兩滴血珠,李白腦海中又浮現出這番話。
目光複雜的看了楊平安一眼,小心從衣袖中取出了一截細竹棍,使兩滴血接觸。
大殿內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伸長了脖子,就連鄭太後也不例外,揪著心看著李白動作,楊福的身世如何,不僅關乎大唐皇位,更關乎著大唐皇室的尊嚴。
蘇敏兩隻手攥的發白,一顆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楊福的父親是誰,她這個當娘的再是清楚不過。
簫淑妃前車之鑒就在眼前,一旦驗證楊福就是楊平安的兒子,隻怕他們三人的命運,不會比簫淑妃好過多少。
她想不明白,明明鄭太後都打算不再追究了,為何楊平安偏偏還要堅持。
她的不安,引起了蘇佳的注意,輕輕捏了捏蘇敏的手,蘇佳小聲道:“姐,壞人這麼做,一定有他的理由,相信他。”
蘇敏這才發覺,蘇佳似乎知道了不少事情,再不是以前那個隻會跟在自己身後的小丫頭了。
李白終於驗證完了,臉上波瀾不驚朝鄭太後稟報道:“回稟太後,兩滴血無法相融,大皇子的確是先皇血脈。”
說完,他還將器皿向眾人展示一番,兩滴血果然並未相融。
在場大臣宗親無不驚訝,愕然看向楊平安,看他一臉平靜,似乎早就知道這個結果。
鄭太後心中輕鬆不少,大唐皇室的顏麵,她那死卻的兒子的顏麵,總算保住了。
蘇敏心中也是一陣輕鬆,可是很快又揪了起來,目光複雜的看向楊平安,隻擔心楊平安會誤會,楊福真的是楊平安的兒子。
楊平安又豈會不知,給蘇敏使了個眼色,開口道:“天佑我大唐,如今已然驗明,大皇子乃是先皇親生,今後若有人再敢造謠汙蔑,中傷大皇子,理應株連九族。”
作為知情人之一的高力士,看向楊平安的目光充滿了敬畏,他很慶幸自己之前的選擇,在楊睿死後沒有繼續跟楊平安作對,隻看楊平安這一手,就讓他領教到了天命者的不凡,絕非凡夫俗子所能對付。
驗證結果,打消了不少人心中的疑慮,更打消掉少部分宗室子弟心中的幻想,楊福將繼承皇位登基稱帝,再沒有人敢出言阻攔。
鄭太後對這個結果很滿意,身心疲倦的她擺駕回宮,至於楊福登基一事,就交給大臣安排,她的精神和身體都經不起再折騰了。
不過在她離去後不久,就派來身邊太監,將楊平安召到了太後宮中。
這讓蘇佳撅起了小嘴,她還想跟楊平安好好說說話,親熱親熱呢。
這些天來先是忙楊睿的葬禮,接著又為決定皇位的那個傳聞弄得不可開交,根本抽不出身來出宮。
眼下大局已定,她想找楊平安,結果後者卻被太後派人叫走了,有心一同去太後寢宮,卻被那老太監告知,太後隻召見楊平安一人。
楊平安被帶到了太後宮中的一座庵堂前,老太監伸手示意楊平安進去,自己則退守到了一旁。
這處庵堂不大,裝修的也很簡單,比起東都內的普通庵堂都不如。
楊平安推門進入,隻見庵堂內的擺設很是簡陋,沒有任何豪華裝飾,煙霧繚繞中一座佛龕供奉在前,上麵拜的是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鄭太後就跪坐在佛龕前的蒲團上,默默誦經。
沒有驚動鄭太後,楊平安就站在那裏靜靜等待。
約莫半刻鍾的工夫,誦經聲停,鄭太後轉過身來:“你來了。”
楊平安沒有開口。
“天命者,你到底還是贏了。”
楊平安眉頭一皺:“不知太後此話何意,我聽不明白。”
“你明白的。”鄭太後伸手一指旁邊地上的蒲團,“哀家知道,福兒其實是你的兒子。”
楊平安一愣,旋即搖頭輕笑,盤坐在蒲團上後,說道:“太後,剛剛在大殿上,李大人當著眾人之麵已經滴血驗親,證明大皇子的確乃是先皇血脈,太後也在當場,為何太後此刻又會這麼說呢。”
“哀家並未詐你,當年皇兒將蘇貴妃帶回宮中後,曾向哀家稟明,雖未說出蘇貴妃是否會有身孕,卻告知哀家,那蘇貴妃與你有關,還有,皇兒年少時身體有疾,此生不會有任何子嗣。”
原來她早就知道。
楊平安的雙眼頓時眯了起來,心中開始盤算鄭太後找自己來說這番話目的何在,以及自己是否有必要殺掉對方。
鄭太後似乎沒有察覺楊平安的心思,眼神空洞看向前方繼續說道:“哀家當初還以為是上天垂憐,讓簫淑妃為皇兒誕下血脈,可今曰才知曉,原來因果報應亙古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