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平安已經看出來了,草原上長大的安祿山,打起仗來簡直就是個人形野獸,對微妙局勢的判斷,對危險的嗅覺都有著敏銳的觸覺,不比另一個安祿山差。
隻是如今的安祿山,由於早年的磨難經曆,導致其自信心偏弱,人也變得懶散,不被逼到絕境很難發揮出其自身潛力。
經過五年多的訓練,安祿山也終於成長起來,有了名將風範。
他在長江沿岸立下的戰功,便是郭子儀看了都嘖嘖稱奇,尤其是從李光弼的包圍圈逃脫一戰,更讓郭子儀自愧不如。
不說別的,隻說逃跑,安祿山恐怕是所有唐軍將領中,最出色的的。
所以楊平安決定讓安祿山帶領安定軍從海路南下,自杭州灣登陸,在南周腹地綻放光芒,將南周內部攪個雞犬不寧。
不要求安祿山帶領這支僅五萬兵馬的安定軍攻克南京,隻要他能夠盡可能長時間的存活,盡可能多的四處搔擾就行了。
這是一個九死一生的任務,不過對於安祿山來說卻是再合適不過了。
這樣的決定,讓內閣三相終於明白,為何安定軍的軍餉待遇,包括戰死的撫恤都會那麼高了。
曾幾何時,他們還以為這是楊平安假公濟私訓練私兵,現在才明白,這根本就是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的未雨綢繆。
所有人都知道安定軍的待遇好,哪怕是戰死,自己的妻兒父母這輩子也衣食無憂了,這讓許多人羨慕,也讓許多人擠破了腦袋想往裏進,都忽視了這是北唐戰損率最高的部隊。
就像現在,明知要前往南周腹地作戰,哪怕將來能平定南周,他們這五萬人也不知能有多少人活著回來,可也沒有一個人退縮。
養兵千曰用兵一時。
郭子儀、仆固懷恩、封常清、薛嵩等軍中大將對南周的猛烈進攻,其實隻是為了吸引南周注意力,為安祿山的安定軍從海路悄然抵達杭州灣創造條件。
由於天策衛再難在東都城內活動,因此北唐的這次戰略進行的很隱秘。
春三月,安定軍於膠州半島登船,為避免被南周察覺,他們選擇了較遠的航向,兩個月後出現在杭州灣海麵,驚呆了南周君臣。
武瞾從未想過水軍演變成海軍,從古至今的戰爭,都是靠陸軍來決定勝負,哪怕是武家先祖也沒有重視過海軍。
杭州灣海麵突然出現的大批戰船,令南周有些措手不及,此事北唐正按照約定發動猛攻,南周各條戰線吃緊,抽調不出太多兵力,隻能就近集結兵馬,加上南京守軍派出的三萬,整合十萬人趕赴杭州灣。
可惜沒等他們抵達杭州灣,安祿山帶領的安定軍便已經搶先登陸,而後在杭州周圍縣郡肆虐一番,搶走大批糧草轉而南下,以避過來征繳他們的南周大軍。
有道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安祿山的安定軍就是這一發,牽住了南周君臣之心,哪怕已經打探到,深入腹地的北唐兵馬僅有五萬,但這五萬人太過狡猾,從不在一地逗留超過三天,往往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引得追兵疲憊不堪。
到這時武瞾才明白楊平安的用意,可已經晚了,南周精兵良將幾乎都調上前線,難以抽調回來,匆忙集結的兵馬,選派的大將,又對付不了滑如泥鰍的安祿山,因此一連三個月安祿山的五萬安定軍不但沒有損失,反倒增加了數千人。
這數千人,大都是山匪流寇,當安祿山無法攻克縣郡從縣城裏麵獲取糧草時,便會選擇附近的山賊營寨。
對於這些山賊,肯投降的一應收了,不投降的全數殺了,然後繼續流竄。
在安祿山領兵於南周內部肆虐的同時,潛伏在南周境內的影衛又開始活動,猖獗的活動。
散播謠言,為安定軍提供情報,為追兵提供假情報等等等等,一時間南周境內頗有些山雨欲來的味道。
兩個月後,一條舊聞突然在南周境內廣為流傳,說是北唐太師楊平安,乃是受命於天的天命者,承天意一統江山,南周作為天命者後裔統治的王朝,理應順應天命舉國歸降,否則必定大禍臨頭。
這種傳言其實很扯淡,但在天命者影響甚廣的時期,信者眾多。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
由安定軍領頭,南周後方出現的裂痕越來,經過數月的發酵,終於產生了重大影響,多米諾骨牌效應就此展開。
如果您覺得《大唐群芳譜》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