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節 昆明(1 / 3)

吳三桂的親衛聞言就大步走到鄧名麵前,高聲問道:“你就是保寧千總李名?”

鄧名客氣地抱拳行禮:“正是卑職,敢問有何吩咐?”

眼下鄧名還不知道對方的打算,不過就算翻臉,也得先讓對方覺得自己沒有威脅才好。

“李千總還有同行的人麼?”吳三桂的親衛又問道。

“還有一些。”鄧名的衛士有幾個也過來和清軍軍官見禮,經過長時間的合作,現在鄧名一夥兒都已經很默契,隨時都可以同時暴起傷人。

不過鄧名覺得最好不在驛站這裏動手,因為內外都是清兵,而且驛站緊靠大道,經常有大隊清兵在門前經過,如果在這裏鬧事就算能夠取勝也會損失不小,消息還會迅速地傳播開來,帶著傷員如何在這種交通便利、敵軍雲集的地方擺脫追擊?

“隨我去一趟昆明,大帥要見你。”吳三桂的親衛趾高氣揚地說道。

驛站裏的人頓時一片嘩然,鄧名這一驚也非同小可。按說雲南能夠稱帥的清將應該不少,但吳三桂自稱大帥,那其他的自然都降格隻能自稱將軍。麵前這個清軍軍官既然用了這個稱呼,那理論上就是吳三桂要見自己。這讓鄧名也有些奇怪,執掌十幾、二十萬大軍的吳三桂,對東川這麼偏遠的戰場也要過問麼?還專門派人在雲南北部等著,一見到有人從東川回來就急如星火地召見問話。鄧名在心裏暗說:吳三桂你歲數也不小了,這麼事必躬親也不怕累死?

“大帥……”

吐出的這兩個字的時候,鄧名的語氣中帶有一絲詢問之意,他觀察著清軍軍官的反應。

對方臉上果然滿是驕橫之色,下巴向上揚了一下,給鄧名下令道:“趕快收拾一下,這就走吧。”他話中的潛台詞顯然是:在雲南這個地方,除了平西王還會有哪個大帥?

鄧名沒有反抗這個命令。現在驛站裏麵的人都圍攏過來,注意力集中在吳三桂的使者和自己的身上。剛才如果找機會和對方發生口角,讓人誤認為是口角引起了爭端,結果衝突起來行凶殺人,那樣的話清軍追捕或許不會很急;但現在連這個機會都沒有了,既然涉及到平西王,如果他的使者被殺,周圍的清軍聞訊肯定會一窩蜂湧出來追擊凶手,明軍隻要有一個人受傷就沒法安全逃脫。此外,從東川到這裏一路奔波,雖然路上搶了不少匹馬,但大都因為得不到良好的照顧而死去了,進入驛站的時候他們每人隻剩下一匹坐騎,狀態也不是很良好。

暗示手下不要輕舉妄動後,鄧名老老實實地收拾好東西,跟著吳三桂的使者走了。不過臨走前鄧名利用吳三桂的虎皮,把明軍狀態最差的幾個坐騎換成了驛站裏的好馬。

鄧名是不打算去昆明的,他暗暗打定主意,先做出一副順從的姿態取得對方的好感,麻痹這個吳三桂的使者和他身邊的士兵,去往昆明的路上,在人煙稀少的地方找機會突然襲擊,殺了這幾個人,然後立刻調轉馬頭返回東川——隻要把敵人屍體上可供辨認身份的物品都帶走,估計地方駐軍不會馬上知道死的是什麼人,等到他們發現死者的真實身份,明軍早就跑遠了。說不定他還可以化妝成吳三桂的衛士,在回東川前再騙到一頓大魚大肉。

……

狄三喜已經和據點裏的清軍對峙好幾天了。

狄三喜率領三百名士兵離開建昌,在進入東川府地界前就有人逃亡,等走到了這個荒涼的地方後更是大逃而特逃,現在已經逃走了快一百人,一千多名輔兵也逃走了三百多人。

麵前這個據點距離建昌最近,也是清軍在東川府大道上修得最大的據點,人多勢眾,有一百多名士兵防守。這裏的清軍官兵最開始看到後麵的烽火台一個接一個被點燃時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他們最前線還沒發現敵軍,怎麼後麵卻紛紛告急了?

被鄧名擊斃的那個清軍將領的手下陸續逃回東川,給這個據點又增加了近二百戰兵的兵力;上司被殺、八百人死的死逃的逃,得知這個驚人的消息後,據點裏的指揮官立刻意識到之前過境的鄧名一行是明軍喬裝打扮的,他馬上派人去後方通報。但使者遇到的是一座又一座的據點廢墟,以及一些從據點中潰散逃出來的人。有些人無處可去,也跑來投奔這個軍官。

當據點內的清軍戰兵超過三百人後,狄三喜每天主要考慮的就不再是如何攻下清軍的據點,而是如何守住自己的營寨。看見對麵清軍勢力增大,明軍本來就低落的士氣更是跌落穀底,盡管有忠誠的衛士幫忙監視,明軍的逃亡仍在繼續,還有些人就幹脆投奔了對麵的清軍。

狄三喜本來打算到東川來搞一通破壞,結果沒幾天帶來的戰兵就逃走了一小半,輔兵也散去了三成——這絕不是狄三喜的正常水平,他帶兵多年從未有過這麼狼狽的時候。

首先,士兵對狄三喜此次出征的目的抱有懷疑態度,有些人一直認為狄三喜想逃亡投奔清軍,那些不願意背井離鄉和家人分別的士兵,隨時隨地找機會溜回建昌,讓狄三喜防不勝防。還有一些人覺得投奔清軍也無所謂,見到戰況不利當然就投降過去了。

其次,由於剛剛發生的被鄧名突襲事件,狄三喜在軍中的威信降低到前所未有的低水平,在建昌被當作無能之輩議論了這麼久,士兵們看到狄三喜當統帥自然缺乏信心,對他的指揮心存警惕。

最後,本來建昌就缺乏攻擊東川府的能力,狄三喜離開補給基地來到條件艱苦的東川,戰兵、輔兵覺得勝利遙不可期,對狄三喜貿然出征的決定更是滿腹怨言。

現在狄三喜已經勢成騎虎,要是他發動了這場遠征結果除了徒耗糧草一無所得,軍隊一仗沒打就跑掉了一半,他也就徹底無法翻身了。雖然明知攻下清軍這個據點的希望渺茫,但狄三喜也隻能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指望著能出現什麼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