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後見過賀珍、郝搖旗等人後,鄧名就帶領軍隊向三峽出發。半年前鄧名從三峽出發時,身邊隻有十九個衛士而已,現在跟著他一起回川的,卻有三萬多男丁,和他們近兩萬的親屬。看到身後江麵上浩浩蕩蕩的船隊,鄧名也不禁感慨萬千。
因為沒能成功留在江陵,趙天霸痛感又失去了一次名揚天下的機會,因此一路上顯得悶悶不樂,被周開荒好一通笑話。這次趙天霸的提議同樣讓周開荒也有些動心,自從離開袁宗第跟隨鄧名後,周開荒就再也沒有統領過士兵,而且以前在大昌軍中他隻是一個衛隊長而已,現在鄧名已經統兵數萬,估計將來會變得更多。周開荒認為自己過不了多久就會有機會統帥千軍萬馬,一想到此他內心就會很激動,現在周開荒才二十多歲而已,就是在大昌軍中也很少會有這樣年輕的將領。
除了這批衛士和少數向導外,其他跟隨鄧名而來的人以前都沒有到過三峽,他們雖然也見過山脈,但絕對無法與三峽的地勢相提並論。和浙江、湖廣的人一樣,任堂也是第一次來到三峽,看到兩岸宏偉的山壁後,任堂也為之氣奪,整天都站在船沿旁觀看兩岸。
穆潭就站在任堂的旁邊與他一起看風景:“雖然我來過一次,但是這裏的景色實在是百看不厭,雖然我們福建的山也很雄偉,但比這裏還是差了一點。”
“是啊。”任堂竭力仰起頭,看著那高聳入雲的山脈:“這裏真是天險啊。”
兩岸的峭壁提供了許多絕佳的觀察位置,江麵上逆流而上的船隊絕對可以一覽無餘,偶爾會出現一些江灣和支流,每次見到它們從山岩後顯現出來後,任堂都會評價道:“要是在這裏埋伏一支船隊,絕對能殺我們一個措手不及。”
等進入了巫峽後,周開荒就興高采烈地跑出來給大家當向導,把沿途的名勝一一說給周圍的人聽。路過大寧河口時,周開荒還不停地歎息:“可惜沒有時間去一趟大昌了,那裏有小三峽和小小三峽,雖然山勢稍微矮一些,但因為河麵窄所以也不遜色。兩岸都是直上直下的峭壁,在穀底就是仰起頭也看不到山頂,最上麵窄得馬都能跳得過!”
根據行政區劃,這裏已經屬於四川布政使司內,但鄧名想致辭時卻被周開荒阻止了,他稱隻有越過夔門才能算真正抵達了四川。
船隊繼續向前,終於,三峽的入口出現在眾人的眼前,兩側的山岩高得好像籠罩在雲霧中,隨著船隊駛近才漸漸顯露出來。
“這就是夔門!”隨著周開荒一聲大喝,船上的士兵紛紛湧到船頭,伸長脖子向四川的大門望去:“天下雄關!”
兩道筆直陡峭的岩壁夾著一條直上青天的細縫,長江就從縫隙的底部流出來,遠遠望去,兩岸的一人寬的棧道好像緊貼著江麵,但其實它們都懸在距離江麵幾十米高的峭壁上,除了航行以外,這是唯一通過夔門前往奉節的道路。
船隻從夔門中駛過時,任堂感到真有一種泰山壓頂之感,與這座大門相比,就是江麵上的大船都好似螻蟻一般,更不用說船上的人。
“雖然我看過了,但是再看到還是激動不已。”身邊的穆潭和任堂一樣,如癡如醉地看著宏偉的夔門,通過夔門後,穆潭突然大叫一聲:“這樣雄偉的山河,怎麼能夠讓給韃子?”
任堂高聲地發出讚同,覺得穆潭喊出了自己的心聲。
“看,那山上的城,就是白帝城,奉節就在後麵的一座山上。”周開荒伸手指向前方,船隻從夔門駛出後,眼前的景色好像一下子開闊了很多,周開荒回頭衝著船上的同伴們高呼道:“諸位,你們已經到了四川。”
……燕京。
得知鄧名返回湖廣後,順治就又為湖廣捏了一把汗,這個好像從石頭中跳出來一般的年輕人,在不到一年裏就攪動半壁,讓數省不得安寧。
之前由於鄭成功的攻擊,清廷不敢讓河南綠營前去增援湖廣,而是時刻做好馳援江寧的準備;等鄭成功被擊退後,鄧名跟著殺到,導致南京附近綠營損失慘重,山東、河南的兵力開始向江寧移動,一部分已經趕著達素趕到東南,因此河南依舊無法派出援兵趕赴湖廣;等鄧名退兵後,順治曾經動過念頭讓一部分河南兵力南下,但是河南方麵表示他們為了增援東南已經耗盡了藩庫的軍糧,若是要出動河南兵馬就需要撥給糧餉。
順治知道河南說的不是假話,絕對不是故意推托,因為之前幾年清廷一直全力維持洪承疇的五千裏防線,河南作為腹地和後方不但沒有糧食補充,還要調撥物資支援前線。去年清廷全力進攻西南,對河南綠營更是沒有絲毫投入。這次一聽說順治有親征的打算,河南又馬上湊出了一萬兵力,隨著清廷一聲令下就全速趕去與達素彙合,這種任勞任怨的精神讓燕京非常滿意。現在河南表示需要糧餉,確實是合情合理的要求。
問題就是燕京無法撥給河南糧草,因為東南的損失非常慘重,今年的江西西部的糧食幾乎都被鄧名拿走了;蘇州遭到了馬逢知的襲擾,不但糧食都落入馬逢知手中,他還裹挾了大批百姓去攻打杭州。從安慶到吳鬆,江蘇的各府守備都需要重建;達素的軍馬同樣需要大量的糧草,因此河南不可能得到需要的物資,綠營也無法南下增援。
鄧名率領新勝之師,更擁有大量的船隻和糧草,順治最開始已經有了湖北糜爛的心理準備,但形勢遠比他設想的要好得多。更讓順治高興的是,在這次湖北攻防戰中,湧現出了一個傑出的年輕人。
“周培公。”順治輕聲念出了這個名字,最近這個名字頻頻出現於禦前,此人雖然年輕,尚未滿三十,但是忠君愛國,更智勇雙全,率領一支規模很小的綠營與鄧名大軍反複周旋,劫營、伏擊曰夜不休,而且每次都能及時躲開鄧名的反擊,雖然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勝利和斬獲,但卻把明軍搔擾得不勝其煩。見無法穩固統治,鄧名最終不得不黯然返回鄂西,屢立戰功的周培公當時也返回武昌,和巡撫張長庚一起站在武昌城頭嘲笑铩羽而歸的鄧名。據張長庚奏報,當時武昌清軍一起擊鼓,聲震霄漢,而明軍士氣低迷,軍中鴉雀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