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代售(1 / 3)

高明瞻再次來到明軍營地的時候,鄧名已經開始把輔兵x運去成都,貴州和陝西的俘虜總計超過三萬人,再加上明軍原本的兵馬,至少要兩個來回才能運輸完畢。既然清軍願意交換,那明軍運輸量就變得更大了,鄧名決定把浙江義勇的大部分都留到最後再走,明軍主力在此可以保證清軍不至於再生出什麼冒險的念頭來。

“提督能不能高抬貴手,把張勇張將軍和王進寶王將軍的親兵也一起返回呢?”高明瞻可憐巴巴地問道,這種交換俘虜的事肯定瞞不了多久,如果不把張勇和王進寶的親兵一起贖回,李國英怕他們會有意見。

“不行!”鄧名在這個問題上態度很堅決:“這些人在貴州擄掠百姓,我如果把他們放回去了,怎麼向那些貴州百姓交代?此事不必再提。”

可高明瞻依舊不肯放棄,現在隻有把張勇和王進寶一起拉下水,才能保證這種幕後交易不被朝廷知曉。

經不住高明瞻的苦苦哀求,鄧名想了想,就下令衛士去再進行一次甄別,或許二人的親兵中有沒有參與擄掠行動的。結果還真有一百多人沒有直接參與在貴州境內的拉壯丁活動,鄧名就勉為其難地對高明瞻說:“一共一百一十五個人,我就把他們放回去吧,不過這一百人每個人都要兩倍的價錢。”

除了交換張勇和王進寶的人外,高明瞻還提到了保密問題,就是需要對外說這次交換是清軍的計謀,而不是反過來屈服於明軍的壓力之下。

“這毫無問題。”鄧名非常痛快地表示願意合作,他甚至還有更好的主意:“不如說我這裏負責看管戰俘營的將領非常貪財,高巡撫你們都是行賄脫逃的,然後又用繼續行賄他,把其他俘虜也救走了。而所謂用牛換人這件事,不過是他在收受了你們的賄賂後,為了給我一個交代而進行的幌子。”

“提督此計大妙。”高明瞻聞言大喜,在清廷看來,屈服於鄧名的要求是喪權辱國;如果說是清軍一方主動提出的交換,雖然好一些但也有資敵的嫌疑;如果按照鄧名的最新計劃來辦,那姓質就變得更好了,這是清軍一方施展手段,不但挽回了損失還腐蝕了鄧名的高級將領。

“這件事,”鄧名環顧了一下營內的幾個衛士,就像指派一個人負責,但周開荒、任堂和李星漢紛紛向後縮,誰也不想出頭。

而趙天霸更是在鄧名看到他的時候明確表示反對,趙千戶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揚名立萬,讓他去充當這個角色?開玩笑,趙天霸美名尚未傳遍天下,豈能戴上一個背主做竊的帽子。

“這事就由卑職來吧。”穆譚見其他人都躲開了鄧名的目光,就主動應承下來:“卑職願意負責這個交換工作。”

“好。”鄧名當即下令通報全軍,由穆譚負責管理戰俘營工作,這種交換的內幕不需要人人知曉,將來在其他軍官麵前,穆譚可以裝模作樣地向鄧名報告他想出了一個用牛換人的主意,然後鄧名當中表示同意就可以了。

“高巡撫放心了吧?”當著高明瞻布置好一切工作後,鄧名問道。

“多謝提督。”既然和鄧名串好口供,高明瞻也徹底放心下來,將來如何給朝廷寫奏章他也想好了一個大概,那就是極力吹噓穆譚在鄧名身邊的地位;然後再向朝廷表一番功,說一下自己是如何看穿穆譚貪財本色的,從而讓這個鄧名的心腹大將按照自己的指揮棒跳舞;最後當然還要向朝廷強調一點,穆譚今天可以因為受賄就幫助清軍俘虜逃脫,明天就可能會為了錢向清廷出賣鄧名;出於保護穆譚的目的,朝廷絕不能大肆聲張,不要讓言官知道這次交換行動,皇上和重臣對此心裏有數就好。

這些奏章肯定可以得到李國英的背書,高明瞻越想越覺得成功的機會很大,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主持這次行賄和救人任務的自己也可以算是將功贖罪了。

……

一直等到四月初,鄧名才得以率領主力部隊抵達敘州,原本聚集在敘州附近的百姓也大量地前往成都,讓這裏徹底變成了一座空城。

“看到我們把大量的耕牛都運回成都後,敘州這裏的百姓也不願意在山裏過苦曰子了。”早先到達的軍官向鄧名報告道,不但敘州這裏,嘉定州的百姓也大量湧向成都。當初這兩地的百姓看到明軍糧船一艘艘地通過時就已經心動,最近連續不斷運載的耕牛讓大部分人都放棄了觀望態度——十幾年的戰亂下來,四川的生產已經被徹底破壞,很多百姓已經多年沒有見到過鐵製的農具,更不用說耕牛了。

“嗯,成都的欠條,恐怕又要加印了。”看到周圍的百姓懷著希望和憧憬返回成都,鄧名當然非常高興,不過成都人口激增,也給鄧名的經濟政策造成巨大的壓力。

這次交換來的耕牛,鄧名並不打算充入官府,他首先下令發給那些陣亡將士的孤兒寡母一家兩頭;如果沒有是沒有妻子的單身漢,那就查訪他有無兄弟,若有的話也發給一頭。第二批就是那些因傷致殘的傷員,有些是在戰場上,有些是因為被俘後遭到的毆打,這些失去勞動能力的人員每人也可以分到兩頭牛,他們可以靠出租耕牛保證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