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武昌馬軍提督的嶽父家就派了幾個心腹到漢陽,為首的是一個帳房先生,也是跟著縉紳多年的得力之人。到達明軍軍營後,他們本以為會與鄧名帳下的輜重軍官初步進行討論,沒想到對他們的接待規格居然和對周培公完全一樣,鄧名出席會議,隨軍的三個少校和四川鹽業代表葉天明坐在兩旁。
由於完全沒有料到會與鄧名對麵而坐,帳房先生和幾個隨行的人都駭得說不出話。見到談判使者不斷地點頭稱是,沒有膽量提出任何反對意見後,鄧名歎了口氣,他知道這種談判根本沒有意義。於是雙方的第二輪談判就到此為止,鄧名示意他們可以返回了,要對方派更有權威的人來。
“這幾個人都是沒有決定權的小角色,”對方的使者走後,鄧名不厭其煩地給葉天明講解自己的決策理由,現在成都百廢待興,許多事情鄧名都要親曆親為,希望能夠早曰擺脫被動的局麵:“此外,若是事發,他們的後台老板也很容易推個一幹二淨。”
“不好之處就是耽誤時間啊!”經過鄧名一路上的不斷訓煉,葉天明也開始有些心得。
“是的,往複來回傳話,沒有十幾、二十輪談判根本拿不出一個章程。拖延得久了,開頭說好的事情說不定又會變卦。我們打漢陽隻用了一天,可不希望為這個談判拖上一、兩個月。”鄧名搖頭歎息道。
現在的形勢是敵強我弱,明軍需要爭分奪秒地增強實力。一時間鄧名真想再炫耀一下武力,催促武昌方麵抓緊時間,但又怕適得其反。
直到武昌方麵第三次來人的時候,鄧名仍沒想好進一步敲打武昌的好辦法。
“老夫陸塵音。”為首的是個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他一進帳篷就向鄧名行禮。聽對方並沒有使用太謙卑的自稱,也沒有向上次的使者那樣忙不迭地大禮參拜,鄧名估計對方多半是有功名在身。
鄧名並沒有立刻詢問,而是示意對方坐下。這次武昌的使者比較令人滿意,坐下後神態自若,沒有手足失措或是冷汗直流。
陸塵音果然是個舉人,而且還是明朝時考取的功名,自稱是武昌馬軍提督的老丈人。聽了心腹們的報告,得知鄧名親自出席談判後,陸塵音思想鬥爭了一番,終於把牙一咬,壯著膽子親自趕赴明軍營地。今天他帶來的人除了他名下商行的首席大掌櫃外,還有幾個也想參與此事的縉紳的得力掌櫃。
在陸塵音做自我介紹的時候,鄧名卻一直在留意他背後站著的一個小廝。此人看上去好像有點麵熟——美術生對見過的人總有特別的記憶能力。回憶了幾秒後,鄧名恍然大悟,想起來這個家夥曾經到鍾祥給自己送過信,把李世勳的兵力和行動路線盡數相告。
“這樣的壯士,怎麼好當個仆役?”認出這個人後,鄧名笑著對陸塵音說道。
“提督責備的是。”本來陸塵音今天帶這個人來就是想拉交情,若是對方認不出的話,那隻能說明上次陸塵音提供的情報並沒有大作用,那他就不會硬要攀附。現在鄧名居然一眼就認出這個人,陸塵音覺得這說明上次自己的功勞很大,他滿臉堆笑地說道:“明曰老夫就讓他出外做個管事的。”
鄧名點點頭,至此雙方已經心照不宣。
談判即將開始,陸塵音讓無關的閑雜人等都出去,隻剩下他和帶來的幾個掌櫃。上次明軍索要贖城費時,陸塵音就趁機利用人脈作了些金銀買賣,掙了幾萬兩銀子到手。這次明軍兵臨城下,買賣食鹽的事務又落到了陸縉紳手裏,他盼望著能夠再賺一筆。
不過陸塵音對食鹽買賣的細節並不清楚,他今天來隻是拉交情、鎮場子,具體內容都交給掌櫃們去敲定。
“提督大人有多少鹽?”
“品質如何?”
“能不能讓小人看看樣品?”
“提督大人售價幾何?”
鄧名應付著掌櫃們的詢問,目光掃到氣定神閑坐在對麵的陸塵音時,他心裏羨慕不已。身旁就是川鹽五大商行的聯合代表,但一點兒忙都幫不上,連鹽價這種細節都要鄧名這個軍事統帥出麵。
此次明軍帶了三百萬斤食鹽,裝了二十多條船,這都是明軍出兵前,五大鹽行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出於扶持工商的目的,鄧名宣布這次就不找他們要船隻運輸費和搬運費了,以後再說。因此對鹽商們來說,這批食鹽的武昌到岸價、都府離岸價和成本價並無區別。如果不算五大鹽行之前訂購的大量生產工具的話,食鹽的成本大概是每十斤一元左右,三百萬斤食鹽的成本總計三十萬元上下——等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後,這個成本還會繼續下降。
“每斤兩元,”鄧名報的價是他事先與葉天明商議過的,已經考慮過湖廣食鹽與糧食、銀子的兌換價格:“三百萬斤鹽折合六百萬元的欠條。”
由於欠條補償協議剛剛達成,所以周培公和湖廣鷹派集團手裏一張也沒有,鄧名同意三分之一的食鹽先不要錢,當作儲備以供將來有欠條的人來兌換,剩下的二百萬斤食鹽需要武昌方麵用銀子付賬。
陸塵音帶來的掌櫃雖然不清楚欠條補償製度的細節,但知道會有一條提供這種欠條的渠道,用來抵付部分鹽款。因為不知道欠條是什麼東西,所以掌櫃們對欠條和鹽價的兌換比一點兒也不關心,再說這部分交換和商行無關,他們關心的就是鹽對銀的兌換價。
“一斤鹽提督要多少銀子?”陸塵音的掌櫃問道。在檢查過這批川鹽的質量後,他心中給出的收購價是兩分銀,也就是每百斤二兩銀子。
聽到這個問題後,鄧名隨口就想回答兩分銀。淮鹽運抵武昌時,也基本是這個價格,鄧名手中的川鹽雖然在質量上要好於淮鹽,但畢竟來路不正,對方肯定要考慮風險,鄧名覺得價格和淮鹽持平應該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結果。
一斤兩分銀的食鹽在進入零售市場後,價格會進一步攀高,在交通方便的城市大約會達到一錢左右。不過這些利潤鄧名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一部分是屬於湖廣官吏、縉紳、商行、惡霸等地頭蛇的。作為食鹽的生產者,四川鹽行大概可以拿到整塊蛋糕的五分之一,對他們而言也是十倍以上的利潤,足以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