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瞻並無意倒戈去明廷那邊。在他看來,南明無論如何折騰都隻是苟延殘喘,鄧名雖然所向無敵,但從三年前的渝城之戰到現在,鄧名控製的也不過是成都周邊罷了,而且還是從明總兵劉曜、楊有才他們手裏接受過來的,而不是從清軍這邊奪取的。
至於本來尚在明軍控製中的劍閣等地,也都被明軍放棄了,因此單純地從地盤上看,至少四川明、清兩軍的領土變化並不大,甚至明軍還稍微有些萎縮,而渝城也依舊在清軍的掌握中。盡管高明瞻也承認,川西正變得越來越強大,四川的戰略主動權也越來越為明軍所掌握,不過明軍就算能把清軍趕出四川又怎麼樣?清廷依舊十分天下有其九,盡管鄧名擊斃了順治、燒死了洪承疇、擒殺了兩個總督,但依舊沒有改變南明三王之亂的大局,最多是奪取了漢水流域的一片領土,也就是讓南明的局麵沒有繼續惡化下去罷了;而且明軍兩次征討江南,雖然折騰得清軍不得安寧,但終究也無法在江南站穩腳跟,更不用說把清朝的勢力從兩江驅趕出去。
因此高明瞻依舊認為鄧名遲早難逃兵敗身亡的下場,而他要做的就是繼續站在勝利者也就是清廷一邊,但也不要和鋒芒正盛的鄧名把關係鬧僵,高明瞻可不想做一個死在勝利前夕的烈士。
主帥的心思當然不能吐露出去,看到高明瞻如此鎮定,本來人心惶惶的渝城城倒也安穩下來。下麵還有些小軍官私下議論,連有棄城脫逃前科的高巡撫都像個沒事人一般,那渝城城的情況可能也不算很糟糕。高明瞻把大批船隻派去接應趙良棟一事很快在渝城城中傳開,不少人都認為趙良棟可能馬上就到,這樣高巡撫的鎮定自若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釋。
高明瞻在無意中極大地穩定了渝城的軍心、士氣的時候,孫思克的大軍依然在和悶熱的天氣和險惡的山路做鬥爭。探子報告,在清軍停下腳步後,明軍的艦隊也停了下來。不久後孫思克又接到第二份報告,稱對岸好像升起了大片的炊煙,明軍可能正在安全的南岸吃午飯。
“果然是無膽鼠輩!”袁佳文弼和孫思克齊聲痛罵,他們剛剛找到了一股山泉,就著泉水咽下去些幹糧。雖然身為一軍之主,但現在孫思克實在找不到足夠的人手去砍柴造飯了,他的衛士們也都累得夠嗆。
休息了一會兒後,孫思克又得知明軍的艦隊有一些向下遊開去了,不知道幹什麼去了,剩下的還在不遠處停泊著。
“弟兄們都走不動了,”緩過來一些的軍官來向孫思克報告,有不少士兵已經倒在地上睡著了。綠營不休息還好,一休息就說什麼也不肯再爬起來了,用鞭子抽起一個,轉身抽另一個的時候前一個又倒下了:“要不就在這裏紮營吧?”
“誰去砍木頭,紮籬笆呢?”明軍就在不遠處,孫思克就算同意在這裏紮營,也不能完全不考慮安全問題。
“下遊幾裏外就有一個寨子,”有個軍官報告道:“昨天有一營披甲和兩千多無甲在那裏過夜,我們擴建一下就可以,就算不擴建,擠一擠也差不多都能住下。”
“還有好幾裏路啊。”雖然不用紮營讓大家眼睛發亮,但一聽說還要再爬幾裏山路,清軍又都開始畏難了。
這時清軍探子又回來報告,說遠遠地看見明軍又開始登陸了。
“又想騙老子。”孫思克罵道:“等老子過去,他們就又上船走人了,我偏不過去,看他們到底能演到什麼時候?”
現在漢八旗和綠營都不想去驅趕明軍了,反正明軍也會自己走,還費這個力氣幹什麼?而且孫思克和袁佳文弼都認為今天已經是大勝了,不可一世的鄧名屢屢受挫,被漢八旗幾次三番地趕下江去,這份奏章報告上去,那也是大張朝廷氣概的一樁功績。
既然想明白功勞已經到手,去攆明軍也拿不到首級,清軍將領們自然不肯再白費辛苦,他們覺得再多休息一會兒,然後出發去下遊的營地過夜。明曰把縱隊重新展開,保護好交通線上的無甲兵。一會兒路過明軍登陸地的時候,明軍肯定又會匆匆上船逃走,到時候清軍也可以肆意嘲笑這幫鼠輩一番。
登陸後的明軍迅速派出斥候驅趕清軍的探子,而且這些斥候還從船上帶下了體力充沛的戰馬,不久後清軍就不清楚到底在登陸點周圍發生了什麼情況。
“賊人不會真的登陸了吧?”見勢頭好像有點不對,有些經驗比較豐富的漢八旗老兵開始擔憂起來:“賊人登陸的時候是最脆弱的時候,要是讓他們上岸排開陣型,就不太好打了。”
“怕什麼?他們就算上岸了也就是一、兩千甲兵,難道這麼點兵馬能夠擋得住總督大人嗎?”孫思克反駁道。昨天被騙了一整天,今天又被騙了五、六次,跑得心都快從喉嚨裏跳出來了,難道還不長記姓地去瞎折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