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大熊轉向(2 / 2)

不肯認輸,怎麼也不願相信堂堂的“大俄羅斯皇軍”令部隊立刻反擊,不能坐以待斃。

84淩晨,反攻部隊紛紛從坍塌的工事中爬了出來,等俄軍完全脫離了陣地之後,中國軍隊的炮火鋪蓋地般打了過去,無處躲藏的俄軍傷亡慘重。一的反擊中,俄軍僅僅前進了不足兩公裏,但傷亡卻是可怕的。有些地方屍體多得摞在了一起,讓人無處下腳。俄羅斯戰史記載:左翼進攻部隊隻剩下7名軍官和87名士兵,空軍大隊長右腿被打斷,險些讓人踩死;右翼進攻部隊中了中國軍隊埋伏,羅迪格爾上校率隊衝鋒被打成了“篩子”。近衛軍的瘋狂反擊失敗後,防線全線崩潰,中國軍隊追擊到鐵木嶺一線停了下來,殲滅近衛軍主力目的已基本達到,趙剛並不想過於打擊這頭大熊,他更多的目的在於向俄國人顯示力量,。

掌骨峰前線的俄軍最後僅剩400人,整建製跑出來的隻有騎兵聯隊百十人。近衛軍司令官植田謙吉辭職,前線總指揮巴勃羅夫斯基中彈身亡。整個掌骨峰戰爭期間俄軍損失了近50000,步兵第整編師、第7編師、和第1坦克整編師幾乎損失殆盡,11個特種兵聯隊徹底喪失了戰鬥力。高級軍官的傷亡也是空前的,俄羅斯報紙哀歎:“大量高級軍官如此集中的傷亡是二戰以來從未有過的”。

9日,近衛軍停止了一切戰鬥行動。莫斯科肯罷戰的原因一方麵是前線已無可用之兵,一方麵緣自《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俄羅斯政府顏麵盡失,內閣隻好宣布總辭職。在這次戰爭中,俄羅斯不僅軍事上一敗塗地,政治上也輸得精光,成了國際舞台上一個令人恥笑的跳梁醜。不久,“西進”派漸占上風,莫斯科重新調整國策。俄羅斯從此將目光移向了東歐,那裏曾經是大俄羅斯帝國的勢力範圍,而現在正在等待俄羅斯的召喚。

“這是一場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戰爭”,1957月0日,《萊茵早報》的社論這樣評價中國野戰軍和俄羅斯軍隊在烏拉爾山脈的這場苦鬥,萊茵早報不屑一顧地嘲諷道“在人們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裏發泄著憤怒”。直到兩年後俄羅斯人的炸彈劈頭蓋腦地扔到了馬賽港,德國人才明白過來,恰恰是他們認為無關緊要的一戰改變了俄羅斯的作戰對象,恰恰是他們根本瞧不起的粗魯北方人給了他們致命一擊!德國人為自己的驕傲和輕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麻省理工學院的洛倫茲教授曾過:“亞洲腹地的一隻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許幾周後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場風暴。”在軍事和政治領域,許多重大曆史事件的起因可能微乎其微,但產生的“蝴蝶效應”卻令人瞠目。掌骨峰戰爭便是典型的一例,當初誰能料到亞洲腹地一場不起眼的邊境衝突,會為軸心國的最終失敗埋下伏筆。

從政治意義上看,此戰不僅沉重打擊了俄羅斯軍國主義囂張的侵略氣焰,而且使俄羅斯被迫將“東進”侵蘇的國策改為“南下”襲美,中國從而避免了與俄、美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麵,可以集中力量打擊美國。在後來的戰爭進程中,也可以明顯的看出,由於中國一直麵對一個國家美國作戰,所以一直都是占據著明顯的上風,而俄國人則與德國人血戰到底,自始至終沒有抽出手打擊中國。

。掌骨峰戰爭後,一貫驕狂的俄軍對中國軍隊產生了心理障礙,俄羅斯國內上下都明白了中國的強大,再也沒有信息與中國再戰之心,莫斯科最終決定調轉槍口襲擊德國,不久俄軍便開始大踏步西進,將坐山觀虎鬥的德國拖下了水,使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從而給中國帶來了最好的果實。可以,掌骨峰戰爭是三戰早期最精彩的一個伏筆,從這個戰役開始,曆史的風雲開始了劇烈的變動。